孩子高低肩当心脊柱侧弯 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陈恩泽 通讯员 陈苹 江昌铭 张玉辉 黄语晴)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肥胖症、近视之后,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因素。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高达5%,每2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人受影响。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最常见。
脊柱侧弯不仅让孩子的体态不美观,还可能对心肺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它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
康复两年脊柱侧弯加重 切除小脑扁桃腺才缓解
2年前在学校体检时,当时14岁的小艺(化名)被确诊为脊柱侧弯,小艺爸爸赶忙带着她就医。由于发现较早,医生建议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但两年过去,小艺的复查结果显示,脊柱侧弯非但不见好转,还有愈加严重的倾向。
小艺爸爸心急如焚,于不久前带着孩子到厦门市儿童医院(简称儿童医院)检查。接诊的副主任医师方建文了解小艺的经历后,认为小艺的病情肯定没那么简单,于是安排小艺进行深度检查。
果不其然,脊柱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小艺患有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磁共振显示小脑扁桃腺明显下疝并引起中央管扩张,从而导致侧弯。
在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操作下,小艺下疝处的小脑扁桃腺被顺利切除。目前,小艺的脊柱侧弯正在被慢慢矫正。
分析
与长期不良习惯有关 青春期侧弯进展更快
脊柱侧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发生侧向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一般而言,脊柱弯曲度在10度以内被视为正常,超出此范围家长需要紧密关注。
方建文介绍,脊柱侧弯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骨骼问题,诱因多与长期不良习惯相关,比如久坐写作业时歪腰、趴着玩手机、坐姿不端正等,时间一长,会慢慢拉偏脊柱的“平衡”,尤其10—16岁青春期的孩子,骨骼生长快,侧弯进展也更快,若不干预,侧弯度数可能会逐渐加重。
但还有少部分的脊柱侧弯与先天疾病有关,如先天性椎体畸形、神经肌肉型疾病、肿瘤或感染、双下肢不等长代偿性侧弯等。每一种脊柱侧弯可能需要不一样的治疗方案,临床中需要仔细查体、结合病史、完善检查才能不延误治疗。
案例
家长没有早期干预 14岁少年出现“剃刀背”
近日,家住同安的王女士带着14岁孩子到厦门市中医院进行检查。 X片结果显示,孩子胸椎右侧凸42度、腰椎左侧凸39度,已出现明显“剃刀背”畸形。
“几年前学校体检就提示侧弯了,但当时没看出孩子有异常,就没当回事。” 王女士十分后悔当初的疏忽,让本可早期干预的问题,拖到了“非手术矫正难度大”的地步。
厦门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张建新表示,脊柱侧弯度数超过40度,便接近手术阈值;一旦手术,不仅固定节段终身不能活动,还可能面临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的问题,后期邻近节段退变更是会伴随患者一生。“如果一发现便就医,仅靠保守治疗就能有效控制。”
提醒
早期几乎没有症状 可以在家自测侧弯
张建新指出,脊柱侧弯又被称为 “沉默的疾病”,这是由于脊柱侧弯早期几乎无症状,孩子和家长难以及时察觉。当出现明显畸形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期。
如何快速检测自己是否有脊柱侧弯?方建文介绍,受检者站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脊背朝向帮助检查者。受检者双腿并拢,不要屈膝,双臂向前伸直并合掌,随后缓慢向前弯腰至90度左右,双手合掌逐渐置于双膝前,此时背部任何部位的不对称都被称为前屈实验阳性。如果有长短腿的人,可以坐着做这个检查。
支招
遵循“双早”机制
每年进行专项筛查
“每年都有孩子因早期忽视、找错医生,错过最佳时机,留下终身畸形遗憾。” 张建新强调,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核心防治逻辑是“早发现、早干预”。他建议,定期检查对早期预防起到关键作用,家长可以每年为孩子进行脊柱侧弯专项筛查。
此外,家长日常可多观察孩子站立时是否高低肩、弯腰时背部是否不对称。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尽早干预,及时到专科门诊找专业医生评估,避免轻信 “偏方” 或拖延。
轻度侧弯做矫正体操
中度侧弯需支具固定
如何应对脊柱侧弯?张建新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不同康复方式。对于10度到20度的轻度侧弯,患者坚持做矫正体操,搭配呼吸训练、姿势调整,就能有效控制。20度到40度的中度侧弯,则需配合脊柱矫形支具固定、牵引理疗、理筋手法,必要时结合小针刀治疗。
选对书包
保护脊柱
医生提醒,小学生科学选择书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护脊柱健康的重要做法。
科学选择书包要做到以下几点:选用双肩书包,身高144厘米以下的学生,选择配有腰带和胸带的书包,分散重力,防止书包晃动过大造成脊柱伤害。选择材料轻便耐用的书包,如尼龙、涤纶等,书包自重控制在0.5千克至1千克。书包内部应有清晰分区和隔层设计,以便将书本、文具等物品分门别类固定,避免物品摇晃或偏到一侧。(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