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卫生健康答卷:医改点燃新“引擎” 群众更加有“医靠”
记者 吕增霞 巩奕含 通讯员 曲永花 王欣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健康是幸福之基,人人享有健康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百姓的期盼。
聚焦群众的健康需求,东营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补短板聚优势,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防”分离、群众看病就医难等顽疾,啃下医改“硬骨头”。从寻路探径到“有径可寻”,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东营新医改正步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成果,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开拓“医联体+医共体”新路径
薄弱在基层,短板在农村,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民生难点,就是医改重点。东营市精准对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以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深度融合发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10月11日上午,家住河口区新户镇东风村的患者周义平骑车十分钟就来到了新户中心卫生院,医生早已为他预约好了河口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玉梅,通过线上面对面详细诊疗,周义平拿上专家给开的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三年前开始,我心脏不舒服,每半年我就要去河口区人民医院复查一次,但是坐车、排号、化验……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得一整天,有时候还得麻烦子女。而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了,不需要来回奔波,太方便了。”
新户中心卫生院是距离河口区政府驻地最远的一家基层医疗机构,院长李妍对这里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问题,深有体会。“以前老百姓既怕病要命,也怕来回交通折腾。”李妍说,现在好了,卫生院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共建共享模式,通过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医共体科室共建机制,使得新户镇居民切实享受到“15分钟医疗圈”的便捷。
河口区,这个常住人口20万的县级区域内曾拥有5家二级医疗机构,13家一级医疗机构,卫生医疗资源丰富。但多而不强、多而不专,后因企业改制,原油田医疗机构人员流失严重、人才断档、发展停滞,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区外就医成了河口群众不得已的无奈选择,这不仅导致医保基金大量外流,区内医疗机构难以发展,更导致群众就医成本升高和就医不便,这无疑是河口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群众就医的痛点。构建多级联动区域联合的医共体,是河口区委区政府顺应群众健康需求的顶层设计,也是面对河口区实际情况的最优方案。
2017年12月7日,东营市人民医院与河口区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河口区人民医院,在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上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10月29日,东营市人民医院、河口区人民政府深化合作共建河口区人民医院暨河口区医共体集团成立揭牌仪式举行。东营市开拓了“医联体+医共体”新路径,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由河口区人民医院牵头,将4家二级医疗机构、6家一级医疗机构、74家村卫生室、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成一家医共体。一年来,河口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的“1+1+10”医共体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五级联动、特色融合、上下协同、百姓获益、合作多赢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初步实现了“大病重病在本市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县区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医联体、医共体的龙头医院建设质量关系到整个医共体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解决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学科建设水平低、疑难病症外转率高等问题,市政府成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动与省级医院加强合作事项。围绕做强市级三级医院方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合作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已合作共建10年,目前进入第三个周期;东营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东营市中医院。围绕做强县级医院,医共体总院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呼吸、重症、肿瘤等重点专科建设,在县级医院成立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30个,提升了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
目前东营3家市级公立医院分别与12家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建成县域医共体5个,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诊疗、取药、报销服务,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破解“医”“防”分离问题
探索“防管治”一体化服务
怎么能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重病和大病呢?不难发现,“预防为主”是促进健康、保障健康的必选项。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如果在慢性病的预防上多投入一元钱,治疗就可减少支出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为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医防融合试点工作。
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记者看到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药品处方的同时,还开具了健康处方,“每天保证至少7个小时睡眠、一周进行三次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曲兰英介绍,在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整合医院十院六中心的技术服务力量,初步形成了“三级管理、四步阶梯、五个重点、六支团队”的工作布局,积极探索建立健康管理流程、路径和方法。
今年7月2日,东营市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举行,市疾控中心与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分别签署医防融合目标责任书,推动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医疗向前端预防转移。东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鲍建强介绍,原先,疾控部门侧重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侧重治疗。现在,破解“医”“防”分离问题,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实现人员、信息、业务相互融合,互派人员学习工作,推进疾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打造了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让人民群众获得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加精准、更有实效。夯实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可以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疫情、慢病、精神、计生、查体、老年病、监督、组织等)更加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具体的健康需求。为健全卫生健康工作体系,夯实“健康东营”基础,东营市勇于突破、实践创新,系统研判基层公卫服务状况,做好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和镇(街)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建设工作,在全市40个镇街的1895个村(居)全部设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公卫服务管理“全时通”,为“健康东营”筑起了立体化屏障,趟出了一条新路。
张玉翠是广饶县广饶街道康居社区的一名社区医生,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居民家中随访回来,“我们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会开展定期随访工作,上门进行血压等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张玉翠说,“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之后,很多工作更有条理了,对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也更为细致。”她指了指办公桌侧边叠放的一摞厚厚的健康体检档案,“这也是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所带来的成效之一,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等工作,我们会通过分析体检报告,对重点人群加以重点关注,对体检有异常的居民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健康科普。”据了解,不仅是老年人,儿童、妇女、慢性病群体的健康管理都在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之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对保障群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全市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基层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乡村医生、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生专干、网格员、村(居)民代表等力量的协同优势,形成合力。”东营市卫健委副主任袁勤德表示,建设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实现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下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时间把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传递给群众,第一时间摸清基层公共卫生突出问题,第一时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这对于当下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点问题
出台便民服务20条
“现在都这么方便了啊,那我这会儿回家,下午就在家里等着收中药就好了,还是免费送到家,真是太方便了!”来自大码头镇的于大爷因为老毛病,来到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一直为自己“把脉”的张立峰大夫复诊,本以为跟往常一样“把完脉”再等着中药煎煮好了中午再回家,这次没想到瞧完病能直接回家了,下午在家就能收到自己的中药汤剂快递。
于大爷享受到的正是东营市智慧中药房的服务。近年来,东营市聚焦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有方无药、有药不齐”“候药难”“煎药品质难保障”等痛点难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4处市域共享中药房,以数字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中药饮片和药事服务质量,节省了居民就医时间,提升了居民群众中医药服务体验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域基层医疗机构中药药事服务同质化供给。
东营市卫健委副县级干部张立民介绍,东营市将市域共享中药房建设应用列入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其他中医药工作同步推进。按照全市人口分布和中医药服务现状,在东城、西城、广饶、利津分别由东营市中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广饶县中医院、利津县中医院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牵头建设了“东西南北”4处市域共享中药房,实现了市域内中药饮片配送到家,居民在医院就诊中医后,无需在医院等候取药,用药更安全更便捷。4处市域共享中药房均覆盖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内的全市846处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设置中药房、煎药室,为基层医疗机构节约业务用房15000余平方,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师短缺、中药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医医师派驻市内任何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坐诊,无需再为中药饮片供给和质量问题而苦恼,其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即时流转到市域共享中药房,由共享中药房统一提供调剂、代煎及配送到家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是否满意直接反映出是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让群众看病更舒心、就诊更便利、体验更舒适,东营市卫生健康委聚焦民生健康需求,联合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出台《医疗医保医药便民服务20条》,并召开“全市提升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工作”新闻发布会,进行专题解读,全市1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向社会公开发布提升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承诺事项。
便民服务20条共分为医疗、医保、医药三大类,其中医疗方面12条,医保方面4条,医药方面4条,构建起从入院到出院、从院前到院后、从就医到保障、从市级到基层,涵盖服务环境、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模式等多方面的一体化、全方位、有温度的优质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时光是答卷者的奠基石,光阴是奋斗者的里程碑。 一系列关联性、标志性改革措施走深走实,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人均期望寿命上升至81.27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6.9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42/10万、2.23‰,东营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先进行列......“构建一体化、全方位、有温度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鲍建强表示,下一步,东营市将持续围绕提升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研究出台更多惠民便民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书写东营健康民生新答卷,为健康山东建设和东营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