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厦门市发改委:改革奋进 发展为民

2022-10-15 16:05:13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216

  产业体系

  厦门全力打造“4个支柱产业集群+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竞争新优势

  辐射能力

  十年间,厦门港口、高铁、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跨岛布局,国际航运中心、铁路干线枢纽节点等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市发改委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图为建设中的新体育中心和新会展中心。 (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金秋时节,硕果累累;非凡十年,铸就辉煌。

  这十年,厦门以改革作楫、扬创新之帆,演绎了攻坚突破、转型发展的奋斗之路,书写了产兴、才聚、民安的亮眼答卷。作为宏观经济部门,市发改委强化“参谋部、协调部、推进部、战斗部”的使命担当,成为厦门非凡十年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

  改革创新谋发展,一心为民勇担当。市发改委始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贺信重要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十年奋进 质量效益之变 综合实力跃上新高度

  这十年,厦门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高度。

  十年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922亿元增长至7034亿元,年均增长7.8%,经济增速稳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经济能级之变、创新高地的进阶、民生福祉的升级。更重要的是,这种跨越式发展,是质量效益并驾齐驱、比翼齐飞的发展。市发改委用一组数据佐证:十年来,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2021年的42.6%;2021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01家,比2012年增加2046家;服务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7.9%,十年间提升6.9个百分点。

  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地区生产总值4.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0.90亿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2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万美元,分别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和1.2倍……可以看出,厦门的经济韧性强、支撑稳、活力足、可持续。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正全力打造“4个支柱产业集群+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发展竞争新优势。

  十年变革 体制机制之变 改革开放展现新格局

  8月31日,中金厦门安居REIT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发行仪式。这是福建省首单公募基础设施REIT,也是国内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之一,在全国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同时标志着厦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重大片区、重点项目是厦门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市发改委完善市级重大片区指挥部运行机制和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晒、比、问”“快、优、实”,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如今,十个重大片区横跨岛内外,带来如虹气势。

  这是厦门市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精彩缩影。十年来,一桩桩事关城市发展、民生福祉的任务清单,摆上市发改委的案头,一次次成为改革发力点。发改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敢为人先,勇挑大梁,推动厦门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新的辉煌成就,也让人们看到厦门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健全价格调控和形成机制……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十年来,市发改委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创新突破,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众多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坐标。

  如今,厦门成为全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统集成地之一,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十年拓展 发展格局之变 跨岛发展开创新天地

  时刻胸怀大局、用心把握大局、自觉服务大局。

  十年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部署,不断拓展“跨”的视野,加快“跨”的步伐,提升“跨”的能级,加快推进城市格局拓展、布局优化、功能提升。

  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完善——完成岛内近500个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岛外新城建设,目前集美新城基本成型,马銮湾、同安、翔安新城快速崛起,同翔高新城初具规模。岛内外一体化加快推进,十年来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41.2平方公里。

  投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十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2万亿元,年度投资完成额由10年前的132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96亿元,实现年度投资总量翻番。岛外成为全市开发建设主战场,岛外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提升至2021年的72.1%。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跨岛布局——十年间,港口、高铁、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跨岛布局,国际航运中心、铁路干线枢纽节点等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基本成型,厦门新机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网络化格局,厦门全面进入地铁时代。

  福厦高铁北站正在建设中。(市发改委 供图)

  十年耕耘 品质生活之变 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

  办好民生实事的“成色”,决定城市的“底色”。十年间,市发改委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11月动工开建;2021年3月底全面封顶;2022年9月5日正式试运营……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建成投用。这个国内一流综合性医院的实时建设进展,市发改委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协调服务,细化推进举措,市发改委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年来,厦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在岛内外布局复旦中山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等一批大型医疗项目,全市已获批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高位嫁接高质量、高效益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制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厦门一中、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岛外,10年来全市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30.49万个。

  “米袋子”“菜篮子”装着“大民生”。8月15日起,厦门启动 2022年第二期政府差价补贴销售农副产品机制,市民可以到108家超市门店选购物美价廉的平价蔬菜和平价猪肉,这是市发改委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具体举措。十年间,厦门“米袋子”“菜篮子”等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平稳运行。

  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持续保持前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率位居全省前列。“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厦门人的骄傲。

  千根针、万条线,一桩桩民生实事稳步推进,不仅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也彰显新时代的中国温度、特区温度。

  【关键词】

  创新

  厦门市跻身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21年厦门市R&D经费投入总量达221.34亿元,同比增长12.4%,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比全省高出1.17个百分点(福建省1.98%),比全国高出0.71个百分点(全国2.44%)。

  产业

  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营商环境

  2019-2021年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56项改革成果落地实施。2019年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数全国排名第一。“筼筜湖综合治理”等五项改革经验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先进改革成果推广清单。

  医疗

  全市已获批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在全国单个城市中数量最多。

  信用建设

  厦门获评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信用立法,出台首部副省级城市信用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今年8月,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36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2022年9月28日,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联合封顶。 (记者 王协云 摄)

  【亮点】

  稳经济

  今年以来,厦门市紧紧围绕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国务院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促进“开门红”、助企纾困、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政策配套政策等四轮稳增长政策措施,切实稳住经济大盘。1-9月共为市场主体释放红利约332亿元;其中,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资金221亿元,我市四轮稳增长政策落实资金约111亿元。

  促投资

  十年来,市发改委推动实施千亿投资工程、民生补短板、投资工程包等,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推进机制,全链条打通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加快项目转段审批流程优化,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2%。

  天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海辰储能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海沧隧道、翔安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支撑有力,洋唐居住区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

  强产业

  厦门市全力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六个未来产业。

  市发改委坚持全市“一盘棋”,指导各区(开发区)制定主导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形成市区上下垂直贯通、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促改革

  市发改委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内在动力,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改革,持续推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贯彻落实省里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相关政策,推动211项省级下放审批权限承接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着力破除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稳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年间,我市CPI一直维持在1.2%-3%之间,物价走势总体平稳。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