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医疗卫生事业托起“健康梦”
为写好这个“1”,过去的十年,从医疗资源供给持续扩充,到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再到医改各项举措逐一落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如火如荼,泉州积极推动卫健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温暖的健康底色。
这十年,泉州医疗资源大大扩容了——随着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二期病房楼、市中医院新院区、福医大附二院东海院区、市老年医院、光前医院综合病房楼等相继投用,全市共新增医疗机构床位数2.08万张,占现有床位数的46.3%,扩建基层业务用房超过25万平方米。
这十年,泉州医疗服务能力更强了——强化学科建设,全市共建成省重点专科5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3个,通过做强公立医院、做优专科医院、做实基层机构,泉州“上引”上海六院等一批“国家队”优质资源,“下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上下合力有效推进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这十年,泉州市民看病更方便了——作为国家百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泉州在组建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的基础上,6家市级医院与64家基层医疗机构结对挂点组建1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县域远程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会诊及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这十年,老人孩子看病更有保障了——“老吾老”,我市通过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开办医养结合机构18家,医疗机构主动签约养老服务机构567对;“幼吾幼”,泉州市认真落实生育配套政策,先后建成托育服务机构330家,提供托位17959个,建成3个国家级、1个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晋江市医院脊椎外科名医工作室专家开展手术示教工作 (晋江市医院 供图)
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晋江:
家门口也能做“专家级”手术
上个月中旬,来自永春的余阿姨在晋江市医院骨科完成第二次膝关节置换手术,顺利出院。
“去年我也来做过一次手术,那次是上海六院的骨科专家做的,恢复得很好,所以今年我又选择过来做另一侧的手术。”余阿姨说,“没想到今年的手术,本地专家也能做了,效果和上海的专家一样好,真不错。”
据悉,去年余阿姨的手术是上海六院骨科专家沈灏来泉坐诊时做的。而得益于上海专家的“传帮带”,本地医生谢景凌用半年的时间,从手术旁观到跟台,再到进修,很快熟练掌握了这项手术技能,并为余阿姨另一侧膝关节做了同样的手术。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上海六院与晋江市医院共建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并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以来,晋江市医院与上海六院很快展开了深度合作——
不仅先后挂牌了4个名医工作室,还吸引20名上海六院常驻专家团队轮番入驻,至今已辐射带动开展了62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部分福建省技术空白。此外,双方还通过建立制定人才双向培养机制,频繁地将专家“请进来”,把本地医生“派出去”。目前,晋江方面已经轮番选派57余名骨干医师及护师前往上海六院,开展为期3个月至1年的跟班学习、进修,每周也有十几名上海专家在晋江常态化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大好机遇,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学科建设,为本地居民乃至福建及周边省份的群众就医作出应有贡献。”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院长陈铭表示。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全国,石狮:
打造“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现在村卫生所就能做心电图了,从家里出门只要8分钟。”日前,石狮蚶江镇莲中村村民老林来到村卫生所做心脏检查,检查结果可直接传送到石狮市医院,由石狮市一级医生诊断,“镇里的卫生院也常有省里市里的专家来坐诊,再也不用大老远的去中心市区看病了。”
自从去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心电服务村村通”工程后,石狮在全市102个行政村均配备了心电图机,并完成151家村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通过“村级检查,市级诊断”,已经筛查了像老林这样的疑似病例共375人次,其中有139名心脏异常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而“心电服务村村通”只是石狮打造“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实现市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石狮以建设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为契机,打造了以石狮市医院为龙头,以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推进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推动人才和技术“双下沉”,为市民密织市、镇、村三级医疗“健康网”。
不仅如此,石狮还积极向上嫁接国家、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先后落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春美脊柱外科等9个名医工作室,加快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六大救治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并与泉州市中医院组成医联体,共享其重点专科方面的成果与资源……2021年年底,石狮市选送的《精绣“体制机制”花 全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安溪县、德化县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经验介绍均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汇编,示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