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卫健委专场答记者问实录

2022-09-28 10:30:24本站liming查看次数:118

东南网9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今日上午,福建省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卫健委专场。发布会邀请到福建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闽红,介绍卫健委“展仁德风范 护百姓健康”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福建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辉,福建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永裕,福建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安,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我们知道,福建省这几年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都有所提升,请具体谈谈福建省都采取了哪些举措以提升群众的就医感受?

杨闽红:福建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弘扬“红医精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医患沟通协调,2014年启动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2015年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推行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新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福建省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3名和第4名。2021年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为91.35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看病就医更加便捷。积极开展预约诊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预约诊疗服务从普通的门诊预约挂号,逐步扩大至CT、放射、磁共振、超声、胃肠镜及核医学等检查项目的预约。通过掌上医院APP、电话、自助机、医生工作站等多种方式,实现多种途径预约挂号。目前,全省90%的三级综合医院能提供精确到1小时以内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83%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提供网上预约服务。

第二,医疗服务流程更加合理。针对三级医院患者多、人流量大、门诊拥挤等现象,福建省通过简化费用结算流程、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等方面再造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设全省统一的医学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平台,截至2022年8月底,省互认平台已接入234家公立医院,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约8654万项次,互认金额约42.13亿元,覆盖4765万就诊人次。

第三,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从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患者比例达到61.56%。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2021年底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强化护工的规范化管理,2021年全省共有2698名护理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开展“无陪护”病房管理试点。各级公立医院普遍设立服务中心,整合导诊、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咨询和盖章复印等基础功能,统一接受投诉,完善一站式服务。

第四,医患关系日趋和谐。各医院多措并举打造服务品牌,加强人文关怀。例如,通过开展社工志愿服务,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目前全省90家医疗机构推行了社工服务、227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总数达到30395人;通过创建无“红包”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省243家公立医院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实现省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0%覆盖;通过落实医疗纠纷预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疗纠纷,2021年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1250件,调解成功1099件,调解成功率为87.92%。

记者: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发布了一系列中医发展利好政策。今年,福建省《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福建省中医药条例 》又相继发布,请具体谈谈近年来福建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及经验做法?

陈辉: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中医药在医疗惠民能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合作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更是全程深度介入抗疫防治,为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惠民服务能力逐渐提升。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福建省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福建省中医药条例》等。目前全省拥有中医类医院98所。2021年末,全省各级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25045张,比2015年底增加4618张,每万人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5.98张。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20357人,比2015年增加7429人,每万人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为4.86人。全省建有889家基层中医馆,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80.1%。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7.9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3.53%的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二,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截至2021年,福建省12所本科高校设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现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在校生9399人,7所高职院校及1所本科高校开设中医药相关专科专业,在校生5589人。现有2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2名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3名岐黄学者、2人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表彰,已有63位福建省名中医。现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在建设3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基础上,省人民医院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第三,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健康产业有所发展。现已建成5个国家级、1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已遴选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23个。加强与台湾、澳门等地的中医药交流合作,举办海峡论坛中医药分论坛等活动,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全省有9个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已创建65家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

记者:作为全国医改排头兵,请问十年来福建省是如何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

张永裕:围绕“大病不出省”,着力加快补齐优质医疗资源短板。一是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复旦附属华山福建医院等7个国家级试点项目落地福建省,目前有5个项目投入运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22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有41项、国内空白有3项,2021年试点医院转外就医患者同比减少25.57%。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动福建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合作协议,将依托部分省市中医医院,争创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结合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规划,针对三明、泉州、龙岩、莆田等地医疗资源状况,启动了首批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二是打造省级高水平医院。结合实施委省共建、新一轮医疗“创双高”,着力将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建设为省级高水平医院,目前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已入围全国百强。三是补齐重点领域和薄弱学科短板。过去十年全省各级医院床位数年均增长7.29%,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分别于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建成投用,全省12个专科入围全国专科声誉10强提名,38个专业72个临床专科进入华东五强或五强提名。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重点提升市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1年各医共体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40个,支持开展特色专科117个,组织专家对基层开展业务培训1331次,选派专家下基层坐诊28861人次,有效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县级综合医院消毒、影像、心电、病理、检验、远程会诊“六大中心”,构建辐射基层的诊疗支撑体系,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累计为基层服务1019.69万人次,基层辐射率达85%以上,基本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三是发挥城市公立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二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组建医联体293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35个、专科联盟141个、远程医疗协作网31个,“大手牵小手”帮扶成员单位提升医疗技术与管理水平。推进组团式精准帮扶,指定省级和厦门市8家三级医院采取“院包院”“院包科”等方式,对口帮扶25个薄弱县(市)综合医院。

记者:目前,全社会都很关注“一老一小”问题,请问福建省在推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杨闽红:2021年末,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69万人,占15.98%;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万,占11.54%,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

近年来,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健全。老年医学科建设、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4.8%。医养结合深入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72家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床位45262张,比2018年增加282.2%、565.6%。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年为10000名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与服务。老年人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人失能预防与干预、安宁疗护、家庭病床等老年健康服务在全省逐步推广。智慧助老、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敬老月等活动深入全社会各个层面,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持续浓厚。今年7月、8月,省委、省政府分别印发《福建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了福建省老龄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举措和主要任务等,这都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据。

再说说“小”的事情。

第一,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口发展的转折性变化,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生育政策措施。2022年3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2022年5月1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及支持措施,并取消限制生育措施。明确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二个子女调整为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条例》生育子女的夫妻,按规定享有育儿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优惠政策。

做好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工作。一是完善网络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妇幼保健机构94家,妇产医院28家、儿童医院5家;妇产科医师6154名、儿科医师3533名。全省建立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93个。二是强化母婴安全。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2021年度,全省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率等3项妇女儿童关键指标分别为8.77/10万、3.43‰、2.32‰,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三是做好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2021年度,全省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2.75%和94.19%,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5.84%,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第三,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自2020年起,福建省连续3年将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年、2021年分别下达1950万元、2600万元,建设省级普惠托育试点示范机构50个,建成高标准普惠托位5000个。2022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15000万元,计划在今年底建成200家托育机构、15000个普惠性托位。

记者:请谈谈近年来福建省职业健康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陈辉:近几年来,福建省在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成效明显。

第一,新增职业病例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累计新发职业病人数为20997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近三年(即2019年、2020年、2021年新增职业病分别为726例、627例、588例)呈明显下降。

职业病监测工作初见成效。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2020年,启动全省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工作,初步摸清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现状3.9万家,初步掌握福建省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暴露人群分布和接触水平,为遏制职业病危害风险奠定基础。同时,为控制职业病发生,每年均开展了四项监测,一是重点职业病监测完成约35万名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和评估任务;二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近2000家;三是存在放射性危害医疗机构监测100多家;四是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近100家。

第三,综合防控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在劳动者健康保障方面,目前全省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50多家,初步实现了每个设区市有若干家,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职业检查机构的目标;职业病诊断机构11家,职业病鉴定机构10家,初步实现了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家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目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方面,全省共有各类职业卫生(含放射)技术服务机构29家,服务项目基本涵盖福建省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职业病危害工程治理方面,依托省职控中心成立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程监测中心,依托福州大学成立福建省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中心,解决了职业病防治工程技术“瓶颈”,提升职业病危害治理能力。

第四,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效果显著。近几年,全省每年抽取1700家左右企业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从2019年到2021年监测结果分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由95%提高到99%;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由58%提高到72%;职业健康检查率由55%提高到65%,接触矽尘(呼尘)超标率由36%下降到26%,负责人培训覆盖率为68%提高到77%,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为由70%提高到78%。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培训覆盖率为64%提高到79%。

记者:目前,福建省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请详细介绍下福建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

张永裕:谢谢记者朋友提问。近年来,福建省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助力破解就医防病难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一是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建成了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省到村五级政务外网卫生专网互联互通。省级应用系统全部依托省级政务云平台部署,实现了基础设施平台的统一运维管理。

二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推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互认,已覆盖全省234家医院,累计互认项目8654万项次。在省属医院率先推进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推动实现“一码就医”。建立全省统一的血液信息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异地用血直免联网报销等功能。

三是建立县域分级诊疗信息支撑系统。实施县域医疗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拓展建设县域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信息系统,助推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目前,县域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全省94.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是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会同省数字办建立全省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推进涉疫数据汇聚共享,为区域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直报、流调溯源管理、新冠疫苗接种等提供信息支撑。五是推进政务“放管服”改革。累计推送各类卫生健康政务信息26类251张表,11.03亿余条记录,为相关部门提供4.15亿余次,累计32.9亿条记录调用共享。

记者:近年来,福建省“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请谈谈卫健部门采取了哪些“放管服”举措,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张国安: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省卫健委通过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管理、创新审批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优化审批流程。充分发挥省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了75.7%。能够当天办结的即办件达49.31%,全程网络办理事项达76.39%。审批服务事项由最初的10项“最多跑一趟”提升至147项全部实现“一趟不用跑”。

第二,规范审批管理。通过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证照分离改革等方式,规范审批事项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省级卫健部门梳理出权责事项329项,依申请类事项25项。2020年,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确保同一事项在全省范围内的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推动实现诊所“审批改备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实施告知承诺制,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取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资信证明等证明材料39项,减轻企业办事创业负担。

第三,创新审批服务。一是建成福建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信息开放平台、生育服务平台等多个信息化平台,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完成领证、查证、补证等手续。二是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办,实现“医疗广告审查”等6个行政许可事项“跨省通办”及省内跨区域、跨层级线下代收代办,解决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问题。三是在全省推广运行“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新生儿父母只要填一张表格,跑一次窗口,即可一次性联办出生证、户口簿、预防接种证、社保卡、新生儿医保登记、母亲生育津贴领取等6个事项,各事项办理总时限由62天压缩至6天。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9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