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达78.85岁,福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9月26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为省卫健委专场,聚焦“展仁德风范 护百姓健康”。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关情况。据悉,十年来,我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8.85岁,比2012年提高2.49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整合优化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大病累计救治57771人次。
便民、惠民、利民 群众就医感受不断提升
十年来,我省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我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目前,全省90%的三级综合医院能提供精确到1小时以内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83%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提供网上预约服务。
十年来,我省医疗服务流程更加合理。针对三级医院患者多、人流量大、门诊拥挤等现象,通过简化费用结算流程、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等方面再造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十年来,我省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从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患者比例达到61.56%。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2021年底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十年来,我省医患关系日趋和谐。各医院多措并举打造服务品牌,加强人文关怀。
大病不出省 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围绕“大病不出省”,我省着力加快补齐优质医疗资源短板,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省级高水平医院,结合实施委省共建、新一轮医疗“创双高”,着力将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建设为省级高水平医院;补齐重点领域和薄弱学科短板。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我省重点提升市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发挥城市公立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我省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会同医保部门推进村级医保结算服务,基本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做实家庭签约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 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十年来,我省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建成了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省到村五级政务外网卫生专网互联互通。同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推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互认,已覆盖全省234家医院,累计互认项目8654万项次。
建立县域分级诊疗信息支撑系统,实施县域医疗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助推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同时,会同省数字办建立全省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推进涉疫数据汇聚共享,为区域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直报、流调溯源管理、新冠疫苗接种等提供信息支撑。
此外,我省还推进政务“放管服”改革,累计推送各类卫生健康政务信息26类251张表,11.03亿余条记录,为相关部门提供4.15亿余次,累计32.9亿条记录调用共享。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杨吴津
实习生:廖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