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居民收获“新春健康福利” 看病取药多项服务升级提质
2019-01-08 11:08:48厦门网佚名查看次数:677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陈璇 通讯员 李玉荣 邱昊 曾东煌)新年伊始,湖里区喜讯频传。
原湖里医院改造重建即将启动,湖里国投正在筹办,“小综合大专科”的办医模式将不仅为湖里西部居民看病就诊提供方便,还将为他们带来养老、康复等方面的更多体验;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即将投入使用;1月2日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塘分中心正式开业,不仅方便蔡塘金厝边老人们就诊取药,还服务蔡塘周边近10万常住人口;禾山社区、金枋世家小区、吕岭花园小区居家养老护理站正在筹办,建成后,老年人足不出小区即能得到包括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和日间照料等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医生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湖里区将卫生服务站开进小区,有医生全天接诊,并开通医保,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家庭医生”的就近服务。
1月3日,家住湖里区龙湖花园的刘先生感冒了,他来到住家楼下的小区卫生服务站看诊,医生仔细了解病情后,给他开了感冒颗粒剂,嘱咐他一天服用三小包,再观察病情。随后,刘先生刷医保卡买药,前后花了不到15分钟,20元钱(医保支付)。刘先生拿到药后竖起大拇指,小区卫生服务站太方便了!以前他或家人生病,要么扛,要么去大医院,随便折腾一下,就要半天。
请医生直接进驻居民小区,通过坐诊、巡诊、义诊、上门看诊、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小区居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是湖里区为辖区居民送上的“新春健康福利”,这个“金点子”获得了2018年度湖里区“改革创新二等奖”。
目前湖里区已有36个小区进驻了小区医生,其中小区卫生服务站4家、小区医生工作室32家。
“小区医生”都是老熟人
可信
“小区医生”水平怎么样?值得信任吗?湖里区卫计局在挑选小区医生时,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顾虑。
在龙湖花园小区卫生服务站执业的高雪梅医生,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她的公公一直是枋湖村的“赤脚医生”。村庄整体拆迁后,村民们大部分安置在龙湖花园小区,高雪梅接过父辈衣钵,继续在新的居住地为乡亲们服务:以前上门换药、量血压,一次只收10元;开药会根据病情按粒开,几乎不开一整盒;居民有个头疼脑热,上门咨询,聊上半天,不拿药就走了……医术和人品经过时间考验,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现在湖里区除了给予部分租金补贴外,还协调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如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点、开通医保、政府购买服务等,希望高医生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得到政府支持的高医生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干劲更足了,服务居民的热情更高了,看病问诊更加规范了。
金山街道金安社区高林一里的小区医生工作室,则是通过与市中医院老干部科共建,请科主任等医生常来小区义诊;其他小区医生工作室有邀请居住在本小区退休医生的,也有邀请居住在本小区大医院在职医生的,都收到良好效果。
实现居民身边的家庭医生服务
创新
小区医生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他们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健康科普,还能上门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如果病情较严重,他们还可以直接与大医院联系转诊。
但是,他们和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以及厦门市正在开展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又有所不同。
“社区”“小区”一字之差,突显了小区医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小区医生,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如果发现病情复杂,小区医生可直接将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
相对于社会个体诊所、门诊部,小区医生以个体诊所为主要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它既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求,又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它进行管理和约束。
厦门市正在开展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了居民的青睐,而小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点,其小区医生就住在小区里,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前沿阵地。小区卫生服务站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了家庭医生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此外,小区医生还减轻了财政负担。湖里区卫计局算了一笔账:为实现15分钟医疗圈全覆盖的目标,湖里区至少需要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且根据每千名居民配置1名全科医生和2名团队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配比要求,需要新增全科医生及其团队人员2913人。为此,除去建设投入费用4.325亿元外,每年还要增加投入10.48亿元。
为民办实事的勇敢实践
支持
为了把“金点子”变成居民群众切切实实的福利,湖里区卫计局突破了诸如:服务站选址、医生不能离开注册场所执业、公立医疗机构受体制观念限制难以向下延伸、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未能向社会全面开放、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机构之间未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困难和政策壁垒,才把医生请进小区。
而“小区医生”的概念也在湖里区的努力下,逐渐获得各方认可。市卫生计生委、市医改办、市医保局等相关单位均全力支持,为湖里区为民办实事的创新实践提供政策保障。
市医保局专门出台《关于规范村卫生所及小区卫生服务站医保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许可小区卫生服务站开通诊察费和基本药物医保给付,居民可在小区里刷医保卡看病,为进一步推进小区医生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市卫计委和市医改办的支持下,专门开通医疗卫生信息通道,湖里区卫计局联系信息技术公司开发了“小区卫生服务站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小区卫生服务站安装了声像监控系统,所有诊疗行为都实时录音录像,门诊、用药、刷卡、处方等均采取技术手段记录,让小区医生执业行为更规范,监管更有保障。
湖里区的总体规划是:在小区医生工作室的基础上,建设小区卫生服务站,再进一步拓展功能使其成为既能承担常见病诊疗,又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承担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的小区基础医疗单元。
虽然小区医生目前只是个别小区才有的“特例”,但湖里区有信心把它变成全辖区居民的“大众福利”。
原湖里医院改造重建即将启动,湖里国投正在筹办,“小综合大专科”的办医模式将不仅为湖里西部居民看病就诊提供方便,还将为他们带来养老、康复等方面的更多体验;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即将投入使用;1月2日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塘分中心正式开业,不仅方便蔡塘金厝边老人们就诊取药,还服务蔡塘周边近10万常住人口;禾山社区、金枋世家小区、吕岭花园小区居家养老护理站正在筹办,建成后,老年人足不出小区即能得到包括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和日间照料等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医生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湖里区将卫生服务站开进小区,有医生全天接诊,并开通医保,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家庭医生”的就近服务。
1月3日,家住湖里区龙湖花园的刘先生感冒了,他来到住家楼下的小区卫生服务站看诊,医生仔细了解病情后,给他开了感冒颗粒剂,嘱咐他一天服用三小包,再观察病情。随后,刘先生刷医保卡买药,前后花了不到15分钟,20元钱(医保支付)。刘先生拿到药后竖起大拇指,小区卫生服务站太方便了!以前他或家人生病,要么扛,要么去大医院,随便折腾一下,就要半天。
请医生直接进驻居民小区,通过坐诊、巡诊、义诊、上门看诊、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小区居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是湖里区为辖区居民送上的“新春健康福利”,这个“金点子”获得了2018年度湖里区“改革创新二等奖”。
目前湖里区已有36个小区进驻了小区医生,其中小区卫生服务站4家、小区医生工作室32家。
“小区医生”都是老熟人
可信
“小区医生”水平怎么样?值得信任吗?湖里区卫计局在挑选小区医生时,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顾虑。
在龙湖花园小区卫生服务站执业的高雪梅医生,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她的公公一直是枋湖村的“赤脚医生”。村庄整体拆迁后,村民们大部分安置在龙湖花园小区,高雪梅接过父辈衣钵,继续在新的居住地为乡亲们服务:以前上门换药、量血压,一次只收10元;开药会根据病情按粒开,几乎不开一整盒;居民有个头疼脑热,上门咨询,聊上半天,不拿药就走了……医术和人品经过时间考验,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现在湖里区除了给予部分租金补贴外,还协调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如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点、开通医保、政府购买服务等,希望高医生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得到政府支持的高医生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干劲更足了,服务居民的热情更高了,看病问诊更加规范了。
金山街道金安社区高林一里的小区医生工作室,则是通过与市中医院老干部科共建,请科主任等医生常来小区义诊;其他小区医生工作室有邀请居住在本小区退休医生的,也有邀请居住在本小区大医院在职医生的,都收到良好效果。
实现居民身边的家庭医生服务
创新
小区医生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他们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健康科普,还能上门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如果病情较严重,他们还可以直接与大医院联系转诊。
但是,他们和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以及厦门市正在开展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又有所不同。
“社区”“小区”一字之差,突显了小区医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小区医生,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如果发现病情复杂,小区医生可直接将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
相对于社会个体诊所、门诊部,小区医生以个体诊所为主要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它既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求,又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它进行管理和约束。
厦门市正在开展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了居民的青睐,而小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点,其小区医生就住在小区里,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前沿阵地。小区卫生服务站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了家庭医生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此外,小区医生还减轻了财政负担。湖里区卫计局算了一笔账:为实现15分钟医疗圈全覆盖的目标,湖里区至少需要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且根据每千名居民配置1名全科医生和2名团队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配比要求,需要新增全科医生及其团队人员2913人。为此,除去建设投入费用4.325亿元外,每年还要增加投入10.48亿元。
为民办实事的勇敢实践
支持
为了把“金点子”变成居民群众切切实实的福利,湖里区卫计局突破了诸如:服务站选址、医生不能离开注册场所执业、公立医疗机构受体制观念限制难以向下延伸、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未能向社会全面开放、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机构之间未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困难和政策壁垒,才把医生请进小区。
而“小区医生”的概念也在湖里区的努力下,逐渐获得各方认可。市卫生计生委、市医改办、市医保局等相关单位均全力支持,为湖里区为民办实事的创新实践提供政策保障。
市医保局专门出台《关于规范村卫生所及小区卫生服务站医保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许可小区卫生服务站开通诊察费和基本药物医保给付,居民可在小区里刷医保卡看病,为进一步推进小区医生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市卫计委和市医改办的支持下,专门开通医疗卫生信息通道,湖里区卫计局联系信息技术公司开发了“小区卫生服务站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小区卫生服务站安装了声像监控系统,所有诊疗行为都实时录音录像,门诊、用药、刷卡、处方等均采取技术手段记录,让小区医生执业行为更规范,监管更有保障。
湖里区的总体规划是:在小区医生工作室的基础上,建设小区卫生服务站,再进一步拓展功能使其成为既能承担常见病诊疗,又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承担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的小区基础医疗单元。
虽然小区医生目前只是个别小区才有的“特例”,但湖里区有信心把它变成全辖区居民的“大众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