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上海发布健康服务业50条 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

2018-07-25 09:40:54新浪佚名查看次数:537
  原标题: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上海发布“健康服务业50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上海健康服务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昨天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正式发布。
  这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国务院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尤其是“上海服务”品牌的重要抓手,也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首个省级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

  突破三大重点领域,“腾飞计划”提升健康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健康服务业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身产品、健康保险等众多门类。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抓准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三大重点领域,力求重点突破。

  在健康医疗方面,上海将以健康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为依托,鼓励发展一批国际化、特色化、高水平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健康服务方面,主要促进健康与互联网、旅游、养老等融合发展。比如,依托现代医学科技,推广疾病早期筛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医疗的应用。

  围绕这三大领域,上海将建设一系列功能型平台和重大项目。
  比如,将统筹推进“5+X”健康服务业园区布局,“5”是指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嘉定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普陀桃浦国际健康创新产业园、徐汇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X”指在杨浦、奉贤、金山、崇明、松江等区域建设若干健康医疗服务业集聚区。
  上海还将打造重大产业技术基础实验室、药品与器械公共服务平台、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开放共享的临床试验平台等六大功能型平台,以及建设长三角罕见病实验诊断中心。
  聚焦健康保险,将依托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建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以及保险产品创新、核保理赔服务等平台。

  上海还将在原有的心脏、神经、血液、儿科等一批顶尖专科基础上,重点建设新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并于2018-2020年投入12.9亿元,通过“腾飞计划”实施新一轮重点专科建设,为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揽子“解渴”政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既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模式和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也要出实招、求实效,拿出一系列管用、“解渴”的实质性举措,为此,上海“健康服务业 50条”明确将在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支持的同时,主动进行一系列突破性改革。
  比如,先行放开100张床位及以上的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全科诊所和中医诊所规划限制;完善医疗技术备案制度,淡化医疗机构的等级要求,重点审核医师执业资质和能力;支持注册全科医生自主执业开办全科医生诊所,并实行备案制;将上海自贸试验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模式推向全市等;进一步优化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审批流程,探索建立审批快捷通道等。

  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还聚焦机构和企业的财税、土地、医保等。比如,税收政策方面,对经认定的健康服务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政策优惠,按照15%的税率(原来25%)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医保政策方面,对在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就医的医保病人,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公立医院同等收费标准予以结算。人事政策方面,力争在医生多点执业方面有所突破,研究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不良执业“黑名单”制度,确保健康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
  健康服务业事关生命健康,因此,要创新监管方式,也要严守监管底线。上海“健康服务业 50条”将探索通过“制度+科技”,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健康服务全程监管体系,维护健康服务市场秩序。
  近年来,上海在推进新型监管体系特别是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方面已有较好基础。比如,推进医务人员CA认证,通过医务人员电子身份认证,实现对医务人员关键环节执业行为的动态过程监管,目前已选择一个区和五家医疗机构试点,接下来将逐步在全市推开。
  在既有基础上,上海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监管。首先,以信息化手段建立卫生、医保、工商、民政、食药监、质监、公安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以及不良诚信医疗机构黑名单制度,形成医疗市场退出机制。对严重违规医疗机构,坚决取缔、强制退出行业。第三,着重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到2020年,本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的卫生监督员数量要达到0.75名,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确保健康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副市长翁铁慧出席发布会。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3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