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二胎母亲“割”肝救子,15个月大宝宝重获新生

2017-10-11 09:05:17浙江在线佚名查看次数:277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放心吧,孩子恢复得不错。”10月9日下午,探视完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小儿子后,谢先生折回妻子病房,告诉她这一喜讯。1天前,经过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谢先生15个月大的幼子,接受了来自母亲的“新”肝脏,得以重获新生。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说,这是浙大一院与浙大儿院合作成立儿童肝脏移植联合中心以来完成的首例活体亲子肝移植手术。双方医院依托各自优势学科,共同拓展儿童肝移植各领域,促进全省儿童肝移植学科跨越式发展。

  病魔缠身
  母亲决定割肝救子
  去年5月28日,谢先生的小儿子洋洋出生,可“二胎”的喜悦却被病魔冲淡,医院成了一家人的常驻地。洋洋出生的第二天,就出现严重的黄疸。夫妻俩将孩子送往浙大儿院治疗,住院8天后回了家。
  葛女士原本以为孩子只是“小病”,可不成想却是接连不断的噩梦。洋洋满月那会,总是莫名的一阵哭闹,且脸像“黑炭”一样,夫妻俩觉得不对劲,又把洋洋送回到浙大儿院。这回检验指标显示,洋洋肝功能指标异常,浙大儿院普外腔镜中心副主任高志刚确诊其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并为洋洋做了“葛西手术”。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因肝内外胆道出现阻塞而导致淤胆性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5000,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3000例。这类疾病最终只有一条路:肝移植。

  今年2月,洋洋反复出现胆道感染,又做了一次手术。但持续没多久,洋洋情况又不妙了,一直高烧难退,肝移植成为摆在洋洋亲人面前最后的选择。弟弟生病,也让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哥哥心疼不已,上学期哥哥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哥哥回家后对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些钱,救弟弟!”
  当得知亲体肝脏移植可最大程度挽救洋洋生命时,夫妻俩一致告诉医生:“救!必须救!”谢先生坚持由他来捐,可妻子葛女士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我来!”患有高血压的谢先生拗不过妻子,最终由洋洋母亲进行活体肝脏移植。

  专家协作
  儿童肝移植联合中心显成效
  9月30日上午,浙大一院与浙大儿院共同成立儿童肝移植联合中心,以探索双方在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水平、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和学术研究等领域的长期合作与创新。
  当时,经洋洋在儿保的主治医生高志刚引荐,葛女士带着洋洋顺利转院至浙大一院,等待活体肝移植手术。这场手术,聚合了浙大一院与浙大儿院优秀的治疗团队。
  双方合作成立儿童肝移植联合中心,是医学技术和医疗模式的创新尝试。浙大一院作为国内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拥有国内一流的肝脏移植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完成肝移植手术2200余例;浙大儿院则在儿童麻醉、护理、监护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手术前,两家医院的移植专家、儿童专家、各相关科室进行多次论证与研判,以确保手术期间万无一失。为保证母子平安,克服“大给小”的技术难关,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团队还多次查阅文献,对移植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创新性攻克。

  双方医疗团队最终决定利用微创腹腔镜辅助肝脏切除,对植入肝脏流出道狭窄问题做足功课,并决定通过显微镜技术提高儿童血管缝合的精确度。
  10月8日7时30分,葛女士抱着儿子洋洋,由医护人员护送入手术室。葛女士一直望着孩子,眼神坚定。她知道,这一刻预示着孩子的重生与家庭的希望。
  妙手回春
  12个小时联合延续爱与生命
  手术室内,两家医院院长双双在场,共同见证这次活体亲子肝移植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医生成功摘取了葛女士肝脏左外叶的1/4,随后,医生紧锣密鼓地对供肝进行静脉整形。
  在供肝获取的同时,洋洋的手术在另一间手术室内进行着。根据前期手术方案,肝脏移植手术由浙大一院王伟林教授主刀,浙大一院和浙大儿院麻醉科、监护科等科室配合,提供专业的小儿麻醉和婴幼儿监护辅助。
  历时4个多小时,洋洋的病肝成功分离出体外。15时左右,整形后的供肝被送到洋洋的手术室,王伟林教授团队随即将供肝种植进洋洋体内,在显微技术的支撑下,供肝的胆道、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与洋洋体内血管精密稳合、顺利缝合,晚上7时30分,洋洋被推出手术室。

  手术成功了,尚在襁褓中的洋洋或许还不明白,是感人至深的母爱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让他重获新生。
  据悉,在浙大儿院,每年有肝移植需求的患儿数量多达100人,而儿童肝脏移植联合中心的成立,能够发挥不同医院的优势资源,为这些饱受病患折磨的孩子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