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清华大学开启人工智能辅助临床教学新模式

2017-08-01 09:13:23新华网孙慧查看次数:321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袁馨晨)7月3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宣布成立“智慧现实虚拟临床教学中心”,解锁医学院校“人工智能+现实虚拟”的临床教学培训新模式。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创新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培养未来医学领袖是清华医学教育的使命。”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教授表示,医学已经进入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现实虚拟的时代,医学教育也需借助前沿科技融入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教授进行现场演示
  据悉,此次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和EDDA科技公司共同建立的“智慧现实虚拟临床教学中心”,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全定量现实虚拟技术”,可以将患者的CT、核磁等影像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得到还原的全息化人体三维解剖结构并映射在虚拟空间里。借助专用设备,医生、医学生可以直接透视人体的细致解剖结构,并可通过手势和语音操作,进行虚拟解剖作业、模拟手术切除、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风险评估。这为临床教学、医师规培、医疗实践以及医患交流提供了创造性的新模式。

  以某肝癌患者为例,董家鸿团队现场演示了新模式的优势:患者经CT检查,肝脏的7、8段有一大肿瘤。传统手术中,为了确保肿瘤切除彻底,肝胆外科医师常进行半肝切除,切除比例将占到整体肝脏的57%。本着“精准肝切除理念”,董家鸿团队将患者的CT扫描数据输入到“IQQA人工智能赋能平台”,分析还原成三维立体全定量图像。医师在虚拟空间中对患者的肝脏和肿瘤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体积测量等操作后,发现有可能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肝脏,随即直接进行虚拟的手术操作预演。最终确定为患者保留住部分5段肝脏,仅切除占患者肝脏38%的7、8段癌变部分,为患者术后肝功能、预后恢复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在展示过程中,董家鸿也将精准外科理念,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教授给现场参与讨论的医生和医学生。“过去,医学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人体解剖标本的实物讲解、书本图绘、文字叙述,以及视频和幻灯的展示。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可以全息定量化地虚拟还原现实,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董家鸿认为,在实际医疗和医患交流方面,该模式也有望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的精准程度,并让医患沟通变得更顺畅。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EDDA科技公司董事长钱建中博士表示,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精准诊疗”十余年,所独创开发的“IQQA人工智能赋能平台”,通过AI及全量化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精准定量诊疗关键信息,并实时交互地映射、跟踪、配准到三维现实场景中,应用于临床诊疗、临床教学和医生规培。该技术为智慧医疗时代的信息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工具,有望助力医疗服务精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