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卫计委:未来5年初步建成陆海空紧急救援网络

2017-07-21 10:00:21南都记者吴斌查看次数:322
  最近,寨卡病毒病以及黄热病病例的输入,引起国人对中国卫生应急能力的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近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许树强了解到,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疫情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

  许树强介绍,中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差距。2016年,中国已启动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未来五年将初步建成,使中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发挥在国际社会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影响力。

  许树强说,目前有多支专业化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正在申请注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

  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
  平均时间缩至4小时
  中国卫生应急工作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比如鼠疫、人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病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如地震、海啸、核事故等巨灾下医学救援两大任务。
  2003年,“非典”疫情暴露出薄弱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SA R S疫情暴发时,正在中日友好医院任副总指挥的许树强对此印象尤为深刻。
  “当时防控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畅。”许树强介绍,“非典”之后,中国着手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即使是在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只要发现一起可疑突发急性传染病,就可以通过系统直报至国家。

  这一直报系统自2004年建成以来,极大地提升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效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目前系统已经覆盖100%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平均报告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个小时。
  许树强说,2015年上半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韩国流行蔓延引起关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WH O )派往韩国的专家组组长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国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上应学习中国联防联控和信息报送的经验。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将在华北东北等七片区布局
  许树强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正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个“十三五”专项规划的编制。
  对于下一个五年目标,他介绍规划的总体考虑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相匹配、与各类突发事件有效处置要求相适应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许树强透露,两个规划中将提出一些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例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以及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等建设项目。
  “五年内我们国家要布一张网”,许树强说,中国区域差别很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将会按照华北、东北等七大片区设置,此外还考虑建设水上和海上医学救援、核辐射医学应急等专业化基地。
  除了国家级的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之外,各省(区、市)还将建设各自的小规模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许树强说,目前中国在巨灾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这些项目和举措的实施,将明显提升全国特别是基层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今年启动建设
  陆海空立体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在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方面,建设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作为规划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就要启动。
  “我们和国际上最主要的差距就在这里,国际上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了”,许树强表示。南都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调研并支持沿海和内陆沿江省份建设海(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中心、基地。

  另外,卫生计生系统还将探索与武警系统、通航企业合作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援的工作机制,重点强化装备的远程航空投送能力和现场极端条件下的自我保障能力,来满足国内巨灾应对和国际医学救援的需要。
  许树强表示,“启动不是试点,意味着条件成熟的地方先开始做”,到2020年,我们在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陆海空立体化体系就可以初步建立。

  对话
  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五年接近国际先进
  南都:非典之后,中国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在非典惨痛教训之后有哪些进步?
  许树强:在此之前,我们无论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还是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都是临时就近从相关医院和疾控中心抽人支援。
  现在这种临时调配也有,但力量还是有限的。为此,从2010年开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按区域分批建设了4类37支由1800名医疗卫生人员组成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由此国家层面的卫生应急处置拳头力量初步建成。在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引领下,各地也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建成近2万支、20多万人的地方卫生应急队伍。

  南都:37支国家队是不是一遇到紧急情况就可以整装待发?
  许树强:这37支国家队是带着专业装备,受过专业训练,有自我保障能力,遇到突发事件,可以马上赶往现场。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就近、就专业来调配更多医疗救援力量。比如今年1月5日宁夏银川公交纵火案发生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马上从西安调派了国家级烧伤医疗专家前往银川指导救治。
  这3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大概分为四大类,包括医疗、传染病、中毒以及核辐射,分类对于处置来说也更加专业。目前,有多支国家队伍正在申请注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

  南都:为何要注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许树强:申请注册国际应急医疗队主要是参与国际救援,比如哪一个地方突发地震或海啸等,世界卫生组织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派这些国际队伍奔赴前线。
  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现在已不仅仅是卫生外事工作了,也是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些队伍申报成功后,虽然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参加国际救援,但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政府,体现着大国担当。
  南都: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上,你说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呢?

  许树强:主要的差距比如说远程投送和自我保障能力不足;装备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不够;科学性、机动性有待加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也还比较短缺。
  举个例子,某地区发生地震需要紧急医学救援,我们的医学仪器如何远程投送过去?很多精密仪器如何在投送过程中不遭损坏。现在我们主要依靠军队,军队这方面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作为卫生应急队伍也应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再比如说机动性,某个地方出事了,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带上装备立即出发?这背后涉及到物资储备、信息系统、通讯系统等很多最基本的能力建设。
  南都: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的一个重要任务?
  许树强:我们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成体系的网络,以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为主导,兼顾综合与专科,重点提升现场医学处置、后方综合医治以及途中安全高效转运“两点一线”三个主要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规范管理水平,来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协同化和国际化进程,初步建立适应我国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使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印象许树强
  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公共卫生对外援助行动,中国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这十多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有亲身体会。
  许树强此前的身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中日友好医院院长。非典疫情暴发时,他曾在一线任非典防治专病医院副总指挥,也与卫生应急结下缘分。
  2014年9月,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快速上升之时,他赴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作为中国政府援非抗疫高级专员,在西非疫区三国现场指挥、协调和统筹我援非抗疫工作近一个月。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负责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以及在重大灾害、恐怖、中毒事件及核事故中实施紧急医学救援的一线指挥官,许树强的3个提案均涉关应急救援。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