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福建唯一,中山医院神外动脉瘤研究跻身国家队

2017-06-07 10:35:28厦门日报吴至圣查看次数:448
  日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获国家科技部授牌,成为“中国颅内动脉瘤课题研究单位”,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标志着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跻身“国家队”。据悉,该科研项目在整个华南地区只有3家医院参加,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参加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尹震宇教授表示,此次能够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动脉瘤的相关研究,对医院而言是一份荣誉,是对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充分肯定。中山医院将结合该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颅内动脉瘤诊治技术发展,进而带动本地区脑血管病的诊治和科研提升到更高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芳 石青青
  图/本报记者 姚凡
  颅内“炸弹”致死致残率高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瘤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它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被形象地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往往突然起病,发病凶险,致死率、致残率很高。以颅内动脉瘤为例,首次发病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30%;如果第一次存活下来,第二次破裂,死亡率显著上升,达到67%左右。”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新华教授介绍,以往的观点认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仅10/10万,但随着医学发展,各种血管造影技术的进步,加上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大量颅内动脉瘤病人在没有破裂时就被早期诊断出来。国际国内最新的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3%,一旦“引爆”,将导致严重后果。

  积极投身于颅内动脉瘤研究
  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多年来致力于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不仅在本地区积极参加各项省市级的科研计划项目,而且投身于国家重点计划项目的研究,是“国家队”成员。近年来,神经外科荣获多次“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多篇相关论文。神经外科还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研究的参加单位,已经圆满完成相关临床研究。
  田新华主任介绍,此次,神经外科参与了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动脉瘤的相关研究,该项目在整个华南地区只有3家医院参加,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是福建唯一一家参加单位。该课题将对动脉瘤进行全方位研究,包括哪些动脉瘤容易破裂,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如何合理选择、流程如何进一步规范以及远期疗效研究,动脉瘤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置,并建立大数据库等。我国很多疾病研究缺乏大数据支撑,只能照搬国外的指南,这一研究能为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进取,进一步提升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进一步降低颅内动脉瘤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威胁和影响,为本地区患者带来福音,为我国颅内动脉瘤诊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田新华表示。
  捕捉先兆症状力争早诊早治
  田新华主任告诉记者,夏季来临,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最近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门诊量、住院量均有所增长。在采访前一天,该科就做了4台颅内动脉瘤手术。一方面,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血容量浓缩,如果液体补充不及时,容易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同时,夏季人的情绪容易波动,造成血压变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另外,夏季空调普遍使用,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也可能引发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龄患者更多见,而颅内动脉瘤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现在时不时接诊到二三十岁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30多岁的经常能见到,而以前医学界认为该病45岁后高发。”田新华主任提醒,颅内动脉瘤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能做到,往往预后还不错,很多患者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健康状况。
  现在中山医院配备有全省领先的DSA双球管血管成像仪,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田新华主任说,部分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前有先兆,应引起重视。如最常见的是持续性头痛,很多患者因为头痛常见而忽视就医;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可突然出现眼睑下垂,如果认为只是单纯的眼疾,就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还有的动脉瘤患者早期表现为肢体突然麻木无力。

  【链接】
  治动脉瘤
  两驾马车齐头并进
  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锁孔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微创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是闽西南地区一流的神经外科治疗中心。25年前,神经外科成立伊始,就逐步开展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工作。自从引进田新华、陈锷等专业人员,中山医院颅内动脉瘤治疗在开颅夹闭、介入栓塞两个方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尤其近几年来,中山医院颅内动脉瘤诊治技术更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田新华主任为代表的锁孔开颅夹闭术和以陈锷主任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科学的个体化治疗,具有微创、低风险和高治愈率的特点,深得患者信任,其临床治疗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目前,中山医院脑动脉瘤年手术量300多台,其中开颅夹闭手术量100多台,介入栓塞手术量200多台。

  田新华主任曾任福建省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和介入血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组长。截至目前,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共获得3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参与国家级课题和省重点科研项目,关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已发表相关SCI论文3篇。科室每年在全国或区域学术会议上演示或讲授动脉瘤手术治疗技术,展示成绩,促进动脉瘤治疗水平的提高。

  开颅夹闭复杂动脉瘤
  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将神经内镜结合在动脉瘤手术治疗中,避免动脉瘤残茎或夹闭不全的发生,同时也避免载瘤血管误夹闭造成血管不通畅,避免相关动脉瘤附近穿支血管被夹闭,医生手术时,常规手术看不到的死角全部看得更清楚,手术视野没有盲区,使得手术更加精准,夹闭更加完善。
  一位46岁的女患者突发抽搐6小时,紧急送入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诊治,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躁动,意识不清,医生考虑是颅内动脉瘤出血,接着做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和血管重叠在一起,动脉瘤的瘤体靠近瘤茎的地方还有一个分支血管发出,具体情况CTA看不清楚。为慎重起见,医生建议做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诊断,是比较复杂的左侧大脑中动脉瘤,载瘤血管和穿支血管关系密切,如果采取介入栓塞治疗有一定困难。经反复沟通后,家属要求手术治疗。5月25日,田新华为其实施开颅手术,打开4厘米的小骨窗,尽量以对脑组织最小程度的暴露和牵拉,暴露病变部位,仔细厘清动脉瘤周围的血管,夹闭动脉瘤,同时借助神经内镜,突破手术盲区,避免夹闭不全以及对载瘤血管和穿支血管的误夹闭。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整个过程约2小时。目前患者正在恢复中。
  不开刀“拆弹”创伤小
  今年初,47岁的章先生因突然剧烈头痛而从外院转入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颅脑CTA检查明确为“前交通动脉瘤”。陈锷主任紧急为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手术不用开刀,医生从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置入导引导管(粗导管),将导引导管送入载瘤动脉(生长动脉瘤的脑动脉)内。将一根微导管(细导管,头端比缝纫线粗不了多少)经导引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并将微导管头端小心送入动脉瘤腔内,经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送入弹簧圈,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栓闭塞作用,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再破裂的目的。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28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