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护理新生儿每天洗手百次 双手如老太
每接触一个宝宝前后,她都得用消毒剂洗手,一天下来洗手的次数多达上百次。“我们的手都像老太太的手。”她说,因为过度洗手,手上的皮肤变得粗糙,像羊皮纸一样,而且十分敏感,经常开裂、脱皮、起湿疹。
36岁的柯晓婷,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已工作了7年。在这些需要护理的新生儿出院之前,她就是他们的“临时妈妈”,喂奶、输液、抚触、清洗、换尿布、量体温……“临时妈妈”的这双手,是小家伙们来到人世间感受到的第一缕温暖。
第一次握小宝宝的手,小小的软软的都不敢动
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宝宝抵抗力都很弱。监护室对无菌要求很高,独立隔离,任何人进去之前都得先换上隔离服并接受消毒。
监护室里摆放着上百个暖箱和各种仪器,为模拟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情形,护士们用轻柔洁净的布被围成“鸟巢”(鸟巢式护理),宝宝安睡其中,有的仅比手掌略大。
对于新生儿科的护士们来说,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洗手:每接触一个宝宝前后都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水洗加上“快手消”,一天要洗手上百次。
到新生儿科之前,柯晓婷在大内科工作。她说,刚到这里时,看到那么小的孩子,很紧张。“第一次握这些小宝宝的手,只觉得小小的、软软的,我都不敢动。”她说,慢慢地她爱上了新生儿科,爱上了这些宝宝。“后来有了自己的宝宝,抱在手上感觉是一样的。我就是他们的妈妈,都一样爱他们。”
早产宝宝喂完奶要人抱,她上班时就用被巾背着他
柯晓婷来自“医护世家”,她的父亲在老家当医生,奶奶曾是助产士。不过,她说自己选择护士这份职业,与家庭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的爱。
看到监护室的宝宝们在护士的精心照顾下,闯过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最后顺利出院,作为“临时妈妈”的柯晓婷感到很幸福。“这些小家伙无法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哭,可是有的宝宝连哭都做不到,这里的护士都学会了听懂‘婴语’的本事。”她说。
监护室曾有个早产宝宝,护士们给他起了个小名“小百万”。柯晓婷说,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小百万”长得胖乎乎的,他总是无法安静地躺着,吃完奶就要人抱。柯晓婷上班的时候,就经常用被巾背着“小百万”。4个月后“小百万”出院时,“临时妈妈”们都很舍不得。
为弥补孩子,成“晒娃狂魔”,儿子“读懂母爱”让她感慨
“要照顾那些孩子,难免亏欠了自己的孩子。”她说,自己经常加班,能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便将孩子的生活点滴用手机记录下来:读书、运动、拉琴、发表文章,还有一些有趣的“语录”,发在朋友圈,结果她被朋友们戏称为“晒娃狂魔”。
妈妈的辛苦,儿子都看在眼里。柯晓婷说,13岁的儿子是晚报小记者,时有文章发表。“我的一切,都紧紧地牵动着妈妈的心”“我占据了妈妈的整个世界”……在《微信里的母爱》一文中,孩子一句“在妈妈的微信里,我读懂了母爱”,让柯晓婷既感动又感慨。
她说,儿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保护妈妈。她上夜班,他要求她到了医院必须打个电话报平安。有一次刚上班她就忙着抢救危重患儿,等工作结束后拿起手机,看见有无数个未接来电。她赶紧回拨过去,电话一接通,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原来他以为妈妈在路上发生意外了。
有一年除夕夜,柯晓婷值班,儿子陪她去了医院。隔着玻璃,看到暖箱里的小宝宝身上插着各种导管,他主动对妈妈说:“这些小宝宝太可怜了,你多陪陪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