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精神疾病可康复 回归社会前先适应家庭
2016-10-12 09:37:52厦门晚报苏奇 查看次数:541
■学习手工制作有助于精神病患者回归家庭社会。资料图
昨天,在中山路步行街,几朵“向日葵”在雨中“绽放”。这些“钻石绣”手工作品,出自一群精神病患者之手,这些作品精致而细腻,背后是创作者付出的超出常人数倍的艰辛。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仙岳医院在中山路举办精神康复作品义卖及健康义诊活动。善款所得将用于采购手工材料,也会给创作者相应报酬,帮他们完成作品,重获自信。
手工制作
两姐妹合力完成“钻石绣”,一起编织“回家的路”
仙岳医院精神康复科护士长杨帆介绍,这是患者们第一次尝试“钻石绣”,其中有一幅是一对姐妹共同完成的。两人患病时间都较长,一个是精神分裂症,一个是双向情感障碍。因智力障碍,姐姐无法分辨颜色,于是,妹妹与她合作,教她怎么绣。后来,即使没有妹妹的帮助,姐姐也能独自完成一幅作品。
杨帆说,让患者做手工,一是通过锻炼有助于治疗;二是要想回归家庭社会,必须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病人想回家的想法很朴素,绣一朵向日葵,能带给他们希望。”
据仙岳医院人文病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患者通过做手工等措施,恢复得很好。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得到康复,后来在一家幼儿园当了保育员,当她拿到第一个月2000元工资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还有的病人康复后自己开店,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后甚至当上了总经理助理。
角色扮演
模拟不同部门的工作,让患者进行职场体验
据了解,今年,厦大社工系与仙岳医院签署协议,共同探索院内综合康复服务创新模式。目前,他们在湖里区康乐社区开展试点。厦大社工系博士郑雅之介绍,从患者入院就可开始评估、干预,出院后定期追踪,并根据患者情况设计菜单式服务,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等专业团队帮助,甚至上门提供帮助,让患者回归社会之前先适应家庭。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微信群,除了医生答疑,病友们还可以“抱团取暖”,分享信息。
不久前,他们举办了一场“角色扮演”——职场体验活动。仙岳医院康复科还成立了“元康社”,这是首次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模式——“复元模式”成立的合作会社,帮助患者通过该平台接受具有适度挑战的社会技能训练,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活动以“职场体验”形式展开,模拟就业、生活、教育、行政4个部门的职能与具体工作。
【提醒】
家属应尽量摒弃病耻感
少抱怨多理解病人苦衷
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面临不少阻力,有的家庭能瞒尽量瞒,岛外农村一些患者甚至仍被锁在家中。
“其实,对于精神病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说,有的病人家属常有病耻感,甚至因害怕被人知道而不敢用社保卡,选择自费治疗;有些家庭认为病人带来的都是痛苦、不幸,常会有很多抱怨乃至怨恨。“家人应多理解病人的苦衷,病人也要试着理解家人的苦衷,不管生病与否都是家庭成员。没有回家之路,就没有康复之途。没有家庭的包容,能指望社会做什么呢?”王文强说。
【链接】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家人要把握两原则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说,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时,要把握如下原则:
1.患病不是病人的错,他们不该为自己的疾病承担责任;
2.患病不是家族的耻辱,换个角度想,通过患病这件事,可让我们审视家庭生活、沟通互动模式和人生态度,发现欠缺尽力弥补,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让家庭关系、互动模式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