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专家探讨:晚期癌症治还是不治? 该由谁决定?

2016-06-18 08:46:13厦门晚报何崇梅查看次数:497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因癌症而死亡的老年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曾将癌症防治归结为“三个1/3”,也就是: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可以治愈,1/3癌症可以延长生命。针对癌症防治话题,我们将从本期开始分三个系列进行相关报道。
  癌症如果到了晚期,治还是不治?怎么治?本期我们采访厦门肿瘤专家,探讨那些暂时得不到根治的癌症患者,如何延长他们的生命,实现带瘤生存,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
  名词解释:世界卫生组织将姑息治疗定义为:为了提高患有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通过早期认识、正确评估、治疗疼痛和其他症状(生理、心理、精神)来预防和减轻痛苦。
  【本期专家】
  许林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首席主任医师。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外科专业委员,医学会厦门市肿瘤学会主任会员。
  吕晓君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及靶向治疗;同时致力于晚期癌痛的规范化治疗。
  戴明明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擅长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的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李付海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博士,主治医师,肿瘤内科学、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资格。
  潘战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科普作者,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
  第1问
  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该由谁来选择?
  晚期癌症患者最后时光,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该由谁来作出选择?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前不久,本报微信号刊登了“绝症父亲要求放弃治疗”一文后,读者姜女士深有感触,她留言说:“当时我公公肠梗阻,已无法进食。医生检查时发现癌症已转移到肺和骨头,认为没有治疗的必要了。但我们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他饿死,就动了手术。我们对他隐瞒了病情,公公最后的日子是在疼痛中度过的,最后因肺衰竭昏迷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之后我们非常后悔,应该早点把病情告诉老人,让他自己选择余下日子的生活方式。”
  面对姜女士的肺腑之言,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吕晓君深有同感。她说:“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在无法选择手术,也没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姑息治疗,就是将癌症作为慢性病来对待,如何让患者活得时间长、有质量,就是最好的选择。”

  【专家】
  没有治愈希望时应尊重患者意愿
  晚期癌症患者最后从哪里告别这个世界呢?吕晓君说:“我们医院住院部60%以上的患者都是肿瘤患者,许多患者来自周边县市,当医学不能给晚期癌症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时,我们会向家属建议,让患者回到家里,一是照顾起来方便,二是亲人可以陪伴度过最后时光,三是患者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肿瘤专科医生倡导的姑息治疗。”
  吕晓君分析说,厦门以外的癌症晚期患者,特别是家住农村的老人,多数会选择在家里的老宅里离世,有叶落归根的意义吧。厦门本地癌症晚期患者,有的因突然发病急救,是从医院重症室走的,但毕竟住院床位资源有限,加上经济原因,也有许多老年患者还是选择从家里走。”
  吕晓君说,有的终末期病人,已不再接受化疗、放疗等积极抗癌治疗,选择了缓解痛苦如止痛、营养支持等缓和治疗。当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时日无多时,他们最渴望的还是能和自己家人待在一起,听一听亲人的声音,握着亲人温暖的双手,有时这样的亲情安抚比镇痛药效果还好。
  第2问
  家属代替来看病,该告诉患者真相吗?
  记者在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戴明明的诊室看到,前来问诊的多数是患者的家属,戴主任解释说:“这是因为家属不愿告诉患者真相,担心患者不能承受。其实肿瘤就是慢性病的一种,就像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需要长期治疗,没什么可怕的。”
  她介绍说,有个晚期肺癌老人,刚开始发现自己胸背痛,不重视未求医,等病情进展到不可忍受了,去做推拿按摩,后来不能缓解才去拍CT,发现肺占位侵犯胸椎,肝内多发转移,结合病灶活检病理及其他相关检查,最后明确诊断肺癌。
  对这位老人而言,姑息治疗的止痛处理包括放疗、抗癌药物、镇痛药物治疗等,针对受累胸椎的放疗是首选,不仅镇痛效率高,而且可以控制疾病进展;而抗癌药物多数时候进入骨受累灶困难,对这种情况力不从心;镇痛药物只能减轻疼痛,不能控制疾病进展。
  这位老人的女儿和戴主任详细沟通后,仍选择对父亲隐瞒病情,只用镇痛药来治疗。戴明明每次既着急又生气,她对这个女儿说,“你这样其实是剥夺了你父亲治疗的权利,你不是患者,你很难体会到你父亲的痛苦。”

  【专家】
  医患需充分沟通可委婉告知病情
  戴明明说:“许多患者对放射治疗有恐惧感,其实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治疗是可耐受的,一部分在治疗期间伴发放射性黏膜炎、皮肤反应等,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恢复;个别病人不能耐受的,可及时中断治疗。”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是否治疗?谁说了算?戴明明认为,在医患充分沟通基础上,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但要让患者本人知情,医生可以委婉告知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3问
  癌症晚期,就是判了死刑?
  面对越来越高发的癌症,我们只能无能为力任由病魔为所欲为?
  厦门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说,面对肿瘤患者,他非常推崇那句著名的医学格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不同的癌种、不同的分期等具体情况,并结合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有时积极治疗争取治愈的机会;有时适度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命;有时也要面对并接受现实,不做无谓的消耗和折腾,尽量去减轻痛苦。”

  【专家】
  少数晚期癌症也有治愈机会
  面对癌症肆虐,只能束手无策?潘战和说:“当然不是!医学进步,让很多早中期癌症可以治愈,甚至少数晚期癌症(比如某些淋巴瘤,睾丸癌,结肠癌肝转移等)同样有治愈机会,而即便那些暂时做不到根治的癌症,通过综合治疗,也可让病情得到控制、延长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至少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病例】
  被“宣判”只能活6个月治疗不到90天就好转
  并不是所有癌症晚期都只能等死,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李付海博士对比特别有感受。9个月前,一名被老“专家”宣判只有6个月存活时间的肺癌晚期患者,因为癌症转移,骶骨大块被肿瘤吞噬。当时这名患者曾经抱着“治不治一个样”,选择求助“珍稀名贵中药”。直到出现视物重影、幻听、行走不便,才找到李付海博士求诊。
  李博士根据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患者半信半疑接受了建议,从接受X-线治疗到转移的癌细胞影像上消失,骨头基本恢复正常,用时不到90天。复查结果显示骨脑肺病灶和肿瘤标志物全线好转,骶骨结构基本恢复正常。
  半年过去了,这位患者看到了更远的希望。李博士告诉他:“我们的目标是让您的生命尽可能更长久,生活质量尽可能更高。”
  第4问
  晚期癌症患者,要不要开刀?
  对于这一问题,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首席主任医师许林说:“癌症患者的治疗,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成熟的治疗指南。治疗的方案也很多,是手术还是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内科治疗、中医中药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最科学的。”

  【专家】 不是一刀切这么简单勉强手术结果会更坏
  许林说,以前患者和家属一直都觉得既然肿瘤不是个好东西,把它切除掉、杀干净就好。其实,不是单纯一把刀就能治愈癌症。面对肿瘤绝对不是一刀切这么简单,治疗的手段必须是综合评估,如果晚期肿瘤患者勉强手术,结果更坏。加速患者在死亡这条路上的速度,并且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折磨。”
  许林记得曾经有一名50多岁的胃癌晚期患者,腹腔已经转移了,但她自己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一直希望能够手术。经过综合评估,许林告诉家属,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太积极干预了,如果勉强选择手术,不仅意义不大,甚至得不偿失。
  他说,虽然早中期癌症目前仍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晚期癌症病人建议不要轻易开刀。面对癌症晚期,姑息疗法和放弃医疗都是一种选择,我们应该把过去“一刀切治疗病人的肿瘤”转变为“治疗带肿瘤的病人”。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5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