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走进林巧稚:终身未嫁 重大手术前要喝一杯咖啡提神

2016-06-17 15:21:57厦门日报黄晓波查看次数:394

鼓浪屿是闽南地区最早引入西医实践的地方之一。随着19世纪中叶传教士们进入鼓浪屿,近现代西医也被带入这方小岛,救世医院等一批近现代综合性医院先后建立起来。这些医院成为西医在闽南地区推广、传播的早期基地。

  得风气之先,不少鼓浪屿的儿女走上医学道路,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林巧稚(1901年-1983年),中国现代妇产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作出深远贡献。

  赢得学校授予的最高荣誉

  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1908年,上蒙学堂(女子小学校),之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鼓浪屿女子高中),1913年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是位不折不扣的“鼓浪屿的女儿”。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今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考入该校,从此投身中国现代妇产科学。

  1921年7月下旬,林巧稚在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教会开办)入学考试时,突然被监考的美国教师请出考场,原来,隔壁考场,与林巧稚一起从鼓浪屿来考试的同伴余琼英突发中暑晕倒了。

  林巧稚见状,迅速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抬到阴凉处,解开余琼英的旗袍领口,往她的额头敷上湿毛巾……仅用十来分钟,便迅速敏捷地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

  最后,林巧稚的考卷还是没有做完,但她无比坦然,至少,自己尽力了。然而,两周后,正当林巧稚做好来年再考的准备时,却收到了录取通知!原来,她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展现出的英语交流能力、舍己为人的精神和镇定自若的素质,再加上她在考试中完成的题目全部获得了高分,都引起了校方注意,最终被破格录取。

  入学后,等待林巧稚的是三年预科、五年本科的八年学业长跑,到毕业时,入学时有25人的班级,只剩16人坚持到最后。以超人毅力完成学业的林巧稚独占鳌头,赢得学校授予的最高荣誉文海奖学金。按规定,这份荣誉,每届毕业生只有一人能领取,而且是以五年本科学习的积累表现为标准。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此后,林巧稚顺利进入协和医院妇产科实习,正式开启医者生涯。1940年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首位女学部委员(即现在科学院院士)。她终身未嫁,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被誉为“万婴之母”及“人民医学家”。

  【花絮】

  周恩来多次送她咖啡豆

  早早就与西洋文化接触 的鼓浪屿人,有着喝咖啡的传统。生长于鼓浪屿的林巧稚同样嗜喝咖啡。起床之后、重大手术之前,她都要喝上一杯热咖啡提神。周恩来曾多次从国外带回咖啡豆送 给她。1965年,林巧稚参加医疗队下乡,打包行李时,她把咖啡装进去又拿出来,犹豫再三,因为,带咖啡和白糖下乡,这在当时是件大事,算是典型的“资产 阶级作风”。林巧稚专门向医院领导请示汇报,院领导考虑她多年来已养成习惯,批准她“破例”。

      【链接】

  何碧辉:林巧稚发小,当代妇产科泰斗

  何碧辉(1904年-1994年),鼓浪屿人,与林巧稚并称“南何北林”,亦是我国当代妇产科泰斗。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1944年赴美国深造,次年回国,任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医院妇产科主任、全军唯一的妇产医院——南京军区八二医院院长等职。毕生献身于妇产科医学事业,医术精湛,对软产道性难产有较深研究。主编有《妇产科学》,论文《软产道性难产》等。

  何碧辉与林巧稚从小就是好友,也是同班同学,一起从鼓浪屿走出去,同样终身未婚,几十年如一日的从医生涯,在中国妇产医学史上写下了“南何北林”的佳话。

  白施恩:首创“白喉杆菌培养基”

  白施恩(1903年-1983年),生长于鼓浪屿,著名微生物学家。就读于鼓浪屿寻源中学,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首创用鸡蛋代替小牛血制成“白喉杆菌培养基”,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为“白氏培养基”,后被各国广泛采用,解除大量白喉病患者的痛苦,比苏联科学界发明“蛋白质能变生命”早20多年。主要学术论文有《回归热病者血清的华氏及坎氏反应分析》、《大蒜汁气杀菌试验》(英文版)、《简单真空干燥保菌法》等论文。

  父亲白登弼为福建活版印刷创始人,鼓浪屿复兴路西头的树荫花丛里,有两幢欧式别墅和一幢中西合璧的三层红砖别墅,即为白登弼所建的白家别墅。

  胡宣明:中国第一位“卫生局长”

胡宣明、周淑安夫妇合影。

  胡宣明(1887年—1965年),鼓浪屿女婿,中国现代专业声乐教育先驱周淑安的丈夫。他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医学博士,也是该校第一个中国人,1921年任广州卫生局局长,系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卫生局的首任局长,后任“中国卫生教育会”总干事。译作有《预防医药与卫生学原理》《怎样求生存》《遗传与优生学》《疾病的导因》《家庭急救法》;著作有《中国卫生健康状况的再建设》。

  救世医院:闽南西医“黄埔军校”

救世医院护士学校师生合影(1940年)。

  1883年由美国归正教会创办的救世医院是厦门的第一家西式诊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至1898年迁入现址时已在闽南地区享有盛名,而其创办者郁约翰神父也深得当地社区的爱戴,去世后在医院北侧建有郁约翰纪念堂。

  事实上,郁约翰以及救世医院主要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在当时救助了多少贫苦人民,在推动西医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上,其所做的贡献更为醒目。通过半医半学的方式,救世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西医人才,这些人才日后大都成为了闽南西医主要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从这点上看,救世医院堪称闽南西医的“黄埔军校”。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