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基层就医难 军医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
2016-05-10 10:42:47解放军报佚名查看次数:553
大山深处,一张保单破解“看病难”
——对火箭军成系统推进商业医疗保险服务小散远单位的调查
新闻背景
2015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关于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作出制度安排,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逐步构建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军人保险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商业保险保障资源满足军队单位和军队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多样化保险需求。
2015年,按照军民深度融合的思路,火箭军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署《远离军队医疗机构部队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合作协议》,探索成系统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将所属部队小散远单位数万名官兵医疗保障纳入商业保险范畴,实现了“官兵就近看病,保险公司买单”的保障新模式。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这项改革成效如何?记者走进火箭军部队,进行调查采访。
实地探访
小散远单位官兵就医难题亟须解决
●从驻地环境看,地处偏远医疗力量薄弱
●从基础条件看,设施缺少药品不全
近年来,随着军队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官兵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但火箭军部队大多驻地偏僻、交通不便,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问题较为突出。
某旅技术营驻守深山。一天凌晨,下士程诚突感肚子疼痛难忍,被战友送往营部卫生室。由于卫生室缺少医疗检测设备,不得不连夜转往驻地医院。经诊断,程诚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幸亏送诊及时未出现穿孔。
某基地所属阵管、通信等基层分队驻扎在大山深处,距离机关和县城远,官兵去趟旅团卫生队至少要数个小时,到基地体系医院就诊时间则更长。以往官兵有个病痛,不得不就近选择到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就诊。
某旅阵管营炊事班班长申彪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血流不止,到营卫生室处理。几天后,伤口开始化脓卫生室无法处理,他只得到地方医院治疗。
该旅卫生科孙科长介绍说,不少基层分队驻地高度分散,在每个点位都设置“小医院”不现实。为用好有限的卫生标准经费,小散远单位平时只能备些创可贴、感冒冲剂等基本药品,满足官兵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缺设备无法诊治,缺药品难以开方,导致小散远单位卫生人员治疗经验缺乏,这也是基层“看病难”的又一客观因素。某旅卫生队军医朱杰是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由于卫生队缺少相关医疗设施,毕业5年多来临床实践机会有限,临床手术根本就不敢碰。“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是基层军医面临的现实难题。
改革举措
借助改革寻求破解“看病难”良方
●引入商业保险,拓宽部队就医渠道
●优化看病手续,方便官兵就近就医
火箭军基层单位部署高度分散,让我军在成建制营区有效运行的“按级后送、分类保障”卫生保障模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出路在哪里?火箭军党委机关经过调研论证,借助国家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营的政策“东风”,决定引入商业保险破解小散远单位看病难题。
2015年,火箭军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使所属部队小散远单位数万名官兵医疗保障纳入商业保险范畴,官兵可就近到地方医院看病,由保险公司按照协议“买单”。
“利用商业保险这个‘杠杆’,借助市场服务战场,我们成系统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迈出了新步伐。”火箭军后勤部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为火箭军官兵设计了“专属保险产品”,对保障范围、赔付标准、理赔程序等进行了调整优化,确保操作便捷、理赔高效。记者在某基地了解到,符合条件的36个小散远单位官兵和家属,已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说起商业医疗保险的好处,某旅后勤部部长王锋奇一连说了好几个“新变化”:门诊治疗全额报,改变了以往仅享受免挂号费和减免20%检查费、药品费的社会化定点医疗保障模式;小散远单位官兵急诊住院可就近到地方医疗机构,期间合理医疗费用100%核销,同时享受每天50元的住院津贴,不用再辗转后送体系医院;以往官兵发生意外伤害或患有重大疾病,仅能享受军队大病医疗补助经费,参保后一次性最高理赔金额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患大病官兵后顾之忧;参保官兵每人每年可就近到驻地公立乡镇级以上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解决了因远离上级医疗机构而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小病及时治,大病有保障。保险合同签订后,军地双方积极沟通、协力推进,形成了“定点门诊、应急住院、健康体检、全额理赔”的保障模式。官兵普遍感到,就医项目更加齐全、赔付额度明显提升、理赔方式方便高效,服务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前不久,某旅技术营战士张留祥突发眩晕摔倒,导致颈椎受伤。在就近送到地方医院救治的同时,考虑到他伤情较为严重、后续治疗周期较长,部队及时协调保险公司按照住院医疗保险和单次住院津贴最高限额予以赔付,并提前支付保险金,较好地保障了他的后续治疗。
改革展望
深化改革让保险服务惠及更多官兵
●加强运行监管,消除服务“肠梗阻”
●拓展服务领域,畅通军地协作渠道
记者在火箭军基层部队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参保单位均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分队,官兵外出请假就医时间仅有几个小时,而部分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没有开辟军人优先窗口,官兵好不容易挂上号,销假时间差不多也到了。
对此,官兵呼吁要加强运行监管,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后不能“一签了之”,还要协调医院出台更多“暖心服务”,比如可通过设立军人优先窗口、医生上门服务等,让官兵就医更加便捷。
由于商业医保是逐人定保,保障对象变更慢、时间周期长,当小散远单位人员调动后,难以及时变更保险合同,容易出现官兵无法运用医保就医的情况。对此官兵建议,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应针对军人职业特点更加灵活设计,加强参保官兵变更保险关系的时效性。
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有的导弹发射分队从建制营区拉到深山阵地驻训,一驻就是大半年,此间官兵生病也面临小散远单位官兵一样的后送难题。能否将他们也纳入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官兵期待能开发出专属短期的“驻训医疗商业险”,让改革举措惠及更多人。
针对改革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火箭军后勤部会同保险公司展开多次调研,结合各单位实际配套完善机制,打通服务基层部队的“最后一公里”。
他们与提供保障的地方医院建立医疗合作机制,就近就便选择医疗条件相对完备的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协商设立单位医疗卡、计价挂账、开辟就诊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为官兵及时就医提供便利;与保险公司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小散远单位联系人与驻地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建立常态联络机制,确保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稳步运行。
——对火箭军成系统推进商业医疗保险服务小散远单位的调查
新闻背景
2015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关于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作出制度安排,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逐步构建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军人保险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商业保险保障资源满足军队单位和军队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多样化保险需求。
2015年,按照军民深度融合的思路,火箭军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署《远离军队医疗机构部队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合作协议》,探索成系统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将所属部队小散远单位数万名官兵医疗保障纳入商业保险范畴,实现了“官兵就近看病,保险公司买单”的保障新模式。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这项改革成效如何?记者走进火箭军部队,进行调查采访。
实地探访
小散远单位官兵就医难题亟须解决
●从驻地环境看,地处偏远医疗力量薄弱
●从基础条件看,设施缺少药品不全
近年来,随着军队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官兵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但火箭军部队大多驻地偏僻、交通不便,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问题较为突出。
某旅技术营驻守深山。一天凌晨,下士程诚突感肚子疼痛难忍,被战友送往营部卫生室。由于卫生室缺少医疗检测设备,不得不连夜转往驻地医院。经诊断,程诚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幸亏送诊及时未出现穿孔。
某基地所属阵管、通信等基层分队驻扎在大山深处,距离机关和县城远,官兵去趟旅团卫生队至少要数个小时,到基地体系医院就诊时间则更长。以往官兵有个病痛,不得不就近选择到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就诊。
某旅阵管营炊事班班长申彪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血流不止,到营卫生室处理。几天后,伤口开始化脓卫生室无法处理,他只得到地方医院治疗。
该旅卫生科孙科长介绍说,不少基层分队驻地高度分散,在每个点位都设置“小医院”不现实。为用好有限的卫生标准经费,小散远单位平时只能备些创可贴、感冒冲剂等基本药品,满足官兵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缺设备无法诊治,缺药品难以开方,导致小散远单位卫生人员治疗经验缺乏,这也是基层“看病难”的又一客观因素。某旅卫生队军医朱杰是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由于卫生队缺少相关医疗设施,毕业5年多来临床实践机会有限,临床手术根本就不敢碰。“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是基层军医面临的现实难题。
改革举措
借助改革寻求破解“看病难”良方
●引入商业保险,拓宽部队就医渠道
●优化看病手续,方便官兵就近就医
火箭军基层单位部署高度分散,让我军在成建制营区有效运行的“按级后送、分类保障”卫生保障模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出路在哪里?火箭军党委机关经过调研论证,借助国家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营的政策“东风”,决定引入商业保险破解小散远单位看病难题。
2015年,火箭军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使所属部队小散远单位数万名官兵医疗保障纳入商业保险范畴,官兵可就近到地方医院看病,由保险公司按照协议“买单”。
“利用商业保险这个‘杠杆’,借助市场服务战场,我们成系统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迈出了新步伐。”火箭军后勤部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为火箭军官兵设计了“专属保险产品”,对保障范围、赔付标准、理赔程序等进行了调整优化,确保操作便捷、理赔高效。记者在某基地了解到,符合条件的36个小散远单位官兵和家属,已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说起商业医疗保险的好处,某旅后勤部部长王锋奇一连说了好几个“新变化”:门诊治疗全额报,改变了以往仅享受免挂号费和减免20%检查费、药品费的社会化定点医疗保障模式;小散远单位官兵急诊住院可就近到地方医疗机构,期间合理医疗费用100%核销,同时享受每天50元的住院津贴,不用再辗转后送体系医院;以往官兵发生意外伤害或患有重大疾病,仅能享受军队大病医疗补助经费,参保后一次性最高理赔金额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患大病官兵后顾之忧;参保官兵每人每年可就近到驻地公立乡镇级以上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解决了因远离上级医疗机构而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小病及时治,大病有保障。保险合同签订后,军地双方积极沟通、协力推进,形成了“定点门诊、应急住院、健康体检、全额理赔”的保障模式。官兵普遍感到,就医项目更加齐全、赔付额度明显提升、理赔方式方便高效,服务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前不久,某旅技术营战士张留祥突发眩晕摔倒,导致颈椎受伤。在就近送到地方医院救治的同时,考虑到他伤情较为严重、后续治疗周期较长,部队及时协调保险公司按照住院医疗保险和单次住院津贴最高限额予以赔付,并提前支付保险金,较好地保障了他的后续治疗。
改革展望
深化改革让保险服务惠及更多官兵
●加强运行监管,消除服务“肠梗阻”
●拓展服务领域,畅通军地协作渠道
记者在火箭军基层部队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参保单位均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分队,官兵外出请假就医时间仅有几个小时,而部分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没有开辟军人优先窗口,官兵好不容易挂上号,销假时间差不多也到了。
对此,官兵呼吁要加强运行监管,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后不能“一签了之”,还要协调医院出台更多“暖心服务”,比如可通过设立军人优先窗口、医生上门服务等,让官兵就医更加便捷。
由于商业医保是逐人定保,保障对象变更慢、时间周期长,当小散远单位人员调动后,难以及时变更保险合同,容易出现官兵无法运用医保就医的情况。对此官兵建议,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应针对军人职业特点更加灵活设计,加强参保官兵变更保险关系的时效性。
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有的导弹发射分队从建制营区拉到深山阵地驻训,一驻就是大半年,此间官兵生病也面临小散远单位官兵一样的后送难题。能否将他们也纳入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官兵期待能开发出专属短期的“驻训医疗商业险”,让改革举措惠及更多人。
针对改革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火箭军后勤部会同保险公司展开多次调研,结合各单位实际配套完善机制,打通服务基层部队的“最后一公里”。
他们与提供保障的地方医院建立医疗合作机制,就近就便选择医疗条件相对完备的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协商设立单位医疗卡、计价挂账、开辟就诊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为官兵及时就医提供便利;与保险公司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小散远单位联系人与驻地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建立常态联络机制,确保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稳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