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联岛外 医疗资源均等 一院助五院 实现分级诊疗
第一医院托管第五医院签约仪式现场。
要解决岛外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必须加快岛外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提升岛外的医疗服务水平。能为群众看好病,才能真正把病人留在岛外。作为厦门市最年轻的三级综合医院,厦门市第五医院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次“托管”帮助下,飞速成长。
第五医院秉持“大爱济世、以爱行医”的从医理念,倡导“做有人情味的医者”,融入“爱的元素”关心患者,在承担翔安区最主要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在医、教、研及满意度工作等方面高位对接、飞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文/图 本报记者 陈莼
通讯员 黄光华 陈惠婷 黄彩虹
昨日下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厦门市第五医院签约仪式在厦门市第五医院正式举行,开启了第一医院对第五医院的新一轮托管。据悉,这是第一医院对第五医院的第三轮托管,新一轮托管期为10年。托管期的延长,将更有利于第一医院对托管的进一步规划和投入。
这是翔安区委区政府、市卫生计生委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岛内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岛外延伸的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之一,有利于全面提升翔安区医疗卫生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市政协副主席、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出席签约仪式。
【变化】
名院托管
六年晋级三级综合医院
事实上,在第五医院的发展中,“第一医院”曾两次留下其清晰的影子。据了解,从2007年9月开始托管,第一医院借助自身的管理、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大对第五医院的扶持力度,全方位拉动医院的综合实力。
据透露,第一医院除派出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外,还先后派出了吴谨准、谢强、吴荣、陈琼华等近30位省、市名医到第五医院坐诊、查房、手术。此外,第一医院还加大了对第五医院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第五医院成立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救治基地、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临床基地、厦门市肿瘤中心同民分中心、厦门市泌尿中心同民分中心,通过这两个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来推动第五医院学科的全面发展。目前,第五医院已能够做心脏手术(搭桥、换瓣)、断肢(指)再植、肝癌tace、冠脉造影等高难度手术。
在第一医院托管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第五医院的发展速度不断让外界惊叹。2009年,第五医院晋级“二甲”,实现了第一次飞跃;2013年3月12日,第五医院高分晋级三级综合医院,改写了翔安区无三级综合医院的历史。在其后3次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年度公立综合医院评价中,也取得了高分。这说明“托管”带来的提升效应,是有效、扎实、可持续的。
加大投入
医疗环境“脱胎换骨”
5亿多元,这是2011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到第五医院的资金额,主要用于第五医院扩增医院建设用地、加大基础建设、改造现有配套设施、添置医疗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方面的提升改造。
近年来,第五医院按国际标准化病房设计与建设全新的内科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2014年7月15日投用后,医院总床位数增加至1000张。而在此之前,按照国际危重症病房标准建设的急诊ICU、按照国际手术间标准建设的11间全新手术室等也均已投入使用,医院的医疗条件大踏步提升。据统计,医院用地面积,2007年约39584.89平方米,2015年58759.27平方米,增长48.44%;医疗建筑面积,2007年24174.68平方米,2015年93749.03平方米,增长287.80%。
如今,医技综合楼、内科综合大楼已投用,门急诊大楼正紧锣密鼓地装修,预计今年6月投用,同时,今年翔安区已将第五医院增加医疗用房面积建设医疗管理综合大楼项目列入区十三五规划,新大楼将于明年启动建设,并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
【数据】
加快人才培养 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八年来门诊量增长215.18%
据统计,第五医院现有中高级职称近300人,较2007年增幅141.23%,其中含近年引进的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海归博士、“211”和“985”层次学校的硕博士专业人才。2007至2015年间,共开展各级各类新技术365项。
同时,临床、医技科室也从2007年的24个,增设到50个,已达到三级综合医院的学科设置要求,基本满足区域百姓就医需求。
这一串串数字生动地描绘出了第五医院由第一医院托管以来令人瞩目的发展轨迹,也充分证实了“托管”这一模式是合理的、可行的。
【发展】
六大举措助力五院
争创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在新一轮的托管中,第一医院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第五医院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并在十三五期间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造福翔安百姓。
1.协助五院成立市级以上临床、医技重点专科或规划重点专科2-3个;
2.推动1-2个学科专业水平达到市级乃至省级领先水平;
3.成立2个以上医学分中心或临床基地,并成立1个院士工作站;
4.指导第五医院选派两院的专家定期到各基层卫生院坐诊和指导,并重点与新店中心卫生院开展医疗合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指导第五医院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年内在第五医院建立内科、外科、妇产科等4-6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申报1-3项国家级、3-6项省级、15-20项市级科研项目等;
6.加强指导第五医院致力打造“人文关爱型医院”,逐步建立新型医疗管理体制,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
【声音】
通过“托管”实现“强强联合”
岛外居民“大病不用再进岛看”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说,2007年以前,厦门市第五医院(原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是一所二级乙等医院,发展相对滞后,进步慢,医疗水平相对薄弱,导致许多岛外患者经常“舍近求远”跑到岛内大医院看病。
当时,杨叔禹还是第一医院院长,对这一“大费周折”的求医现象,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积极主动对接翔安区委区政府,力争共同寻找一条解决途径,以缓解岛外群众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
巧的是,翔安区也处于建区的起步阶段,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探索,终于在2007年签署了由第一医院托管第五医院的协议。第一医院先行先试,在我市率先实行了“托管”这一新模式。
杨叔禹说,“托管”这一模式,既是实现岛内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岛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举措之一。第一医院是岛内最大的医院,第五医院是岛外翔安最大的医院,通过“托管”这一纽带,实现了“强强联合”,可以有效地带动翔安医疗水平的提升,提高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使翔安百姓“大病不用再进岛看”,缓解看病难、看病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