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创新要找准发力点
2016-03-17 09:04:38健康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490
□本报记者 刘志勇□
当下,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几天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医药产业一线的代表、委员纷纷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用制度和政策保障医药创新
“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提出加大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的药品市场来说,最大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加快创新研发,特别是要在原始创新方面多做文章。”全国人大代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表示,我国的药物创新不仅要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瞄准全球市场提高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说,今后,我国的制药产业必须由现在的以仿制药生产为主,向以创新药研发为主转变。“医药产业创新,除了企业自身要有创新的积极性,政府也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鼓励研发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创新药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能否尽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将直接影响创新药物开拓市场的能力。我国的基本医保目录原则上每四五年调整一次,但从2009年至今,国家医保目录已近7年未做调整,有统计显示,2009年~2013年,我国批准上市了近百种新药,无一能进入医保目录。法国、美国、日本等国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为6个月~1年,英国、德国则仅需1个月。
陆春云建议,国家应缩短医保目录调整周期,每两年调整一次,同时允许每年进行适度增补。这就要求我们对创新药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国家要建立创新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比如,凡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药物就能够进入创新药的行列,为创新药上市后畅通无阻地进入临床、市场创造环境。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使药品的生产许可和上市许可相分离,既可以促进机构研发热情,同时也可以节约投资、避免车间的重复建设,对加快我国的药品创新研发大有裨益。”陆春云说,前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他一直在为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积极建言,“现在终于落地,而且江苏省是先行先试地区,我们已经为上市许可人的试点和推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一致性评价提高产业竞争力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已被列为一项国家重点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说,我国有四五千家制药企业,“但大多在国内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没有几家活得精彩;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国,但在世界药企五百强里却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影子”。
刘文伟表示,我国90%以上的制药企业在做仿制药,国家应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契机,加快企业兼并整合,留下竞争力更强的优质企业市场,集中精力提高创新能力,更多开拓海外市场。
谈及春节期间国人赴日购药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他对这一现象感到很无奈。张伯礼说,国人在国外抢购的药品都是一些较为普通的药,中国市场并不缺乏,但国外药品有较好的信誉、品牌和服务,包装更精致,说明书更清晰。他呼吁,中国的医药企业也应当有工匠精神,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同时,“在包装、说明书上做精、做细、做好,全方位改善服务,让老百姓用上更放心的药,让外国游客来中国抢购药品”。
刘文伟同样表示,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要做到全面的质量一致性,真正做到这个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药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天圣制药集团董事长刘群表示,中药本是中国的国粹,但现在连中国人都到国外买国外生产的中药产品,甚至是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很多人认为国内的中药质量不好,但这一点应该辨证地看,一方面国内中药产品质量确实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国内对中药制剂越来越不重视、对中药宣传不够也是事实”。
“现在的世界局势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那就是欧美国家开始用草本植物研究制造膳食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并且在欧美市场已经热销,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中药‘原创国’来说是一种压力。”全国人大代表、葵花药业集团董事长关彦斌认为,国家应加快鼓励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果我们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不能真正地走出去参与世界竞争,就有可能反被别人‘欺负’到家门口”。
刘文伟表示,中成药口服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会面临较为“惨烈”的竞争。“西药往往对外伤创口感染没有太多办法,但外敷中药却大有用武之地,这可以作为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刘文伟建议,针对慢性难愈性创口研发中药外用药,并以此逐步引领中药国际化的进程。
关彦斌表示,中医药走出去,首先需要靠实力,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扶持中药企业有实力走出去参与竞争。他同时坦言,中药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欧美市场完全接受中国的中药和中医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包括质量、价格还有信任的问题。
当下,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几天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医药产业一线的代表、委员纷纷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用制度和政策保障医药创新
“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提出加大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的药品市场来说,最大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加快创新研发,特别是要在原始创新方面多做文章。”全国人大代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表示,我国的药物创新不仅要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瞄准全球市场提高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说,今后,我国的制药产业必须由现在的以仿制药生产为主,向以创新药研发为主转变。“医药产业创新,除了企业自身要有创新的积极性,政府也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鼓励研发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创新药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能否尽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将直接影响创新药物开拓市场的能力。我国的基本医保目录原则上每四五年调整一次,但从2009年至今,国家医保目录已近7年未做调整,有统计显示,2009年~2013年,我国批准上市了近百种新药,无一能进入医保目录。法国、美国、日本等国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为6个月~1年,英国、德国则仅需1个月。
陆春云建议,国家应缩短医保目录调整周期,每两年调整一次,同时允许每年进行适度增补。这就要求我们对创新药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国家要建立创新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比如,凡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药物就能够进入创新药的行列,为创新药上市后畅通无阻地进入临床、市场创造环境。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使药品的生产许可和上市许可相分离,既可以促进机构研发热情,同时也可以节约投资、避免车间的重复建设,对加快我国的药品创新研发大有裨益。”陆春云说,前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他一直在为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积极建言,“现在终于落地,而且江苏省是先行先试地区,我们已经为上市许可人的试点和推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一致性评价提高产业竞争力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已被列为一项国家重点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说,我国有四五千家制药企业,“但大多在国内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没有几家活得精彩;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国,但在世界药企五百强里却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影子”。
刘文伟表示,我国90%以上的制药企业在做仿制药,国家应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契机,加快企业兼并整合,留下竞争力更强的优质企业市场,集中精力提高创新能力,更多开拓海外市场。
谈及春节期间国人赴日购药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他对这一现象感到很无奈。张伯礼说,国人在国外抢购的药品都是一些较为普通的药,中国市场并不缺乏,但国外药品有较好的信誉、品牌和服务,包装更精致,说明书更清晰。他呼吁,中国的医药企业也应当有工匠精神,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同时,“在包装、说明书上做精、做细、做好,全方位改善服务,让老百姓用上更放心的药,让外国游客来中国抢购药品”。
刘文伟同样表示,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要做到全面的质量一致性,真正做到这个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药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天圣制药集团董事长刘群表示,中药本是中国的国粹,但现在连中国人都到国外买国外生产的中药产品,甚至是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很多人认为国内的中药质量不好,但这一点应该辨证地看,一方面国内中药产品质量确实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国内对中药制剂越来越不重视、对中药宣传不够也是事实”。
“现在的世界局势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那就是欧美国家开始用草本植物研究制造膳食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并且在欧美市场已经热销,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中药‘原创国’来说是一种压力。”全国人大代表、葵花药业集团董事长关彦斌认为,国家应加快鼓励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果我们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不能真正地走出去参与世界竞争,就有可能反被别人‘欺负’到家门口”。
刘文伟表示,中成药口服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会面临较为“惨烈”的竞争。“西药往往对外伤创口感染没有太多办法,但外敷中药却大有用武之地,这可以作为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刘文伟建议,针对慢性难愈性创口研发中药外用药,并以此逐步引领中药国际化的进程。
关彦斌表示,中医药走出去,首先需要靠实力,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扶持中药企业有实力走出去参与竞争。他同时坦言,中药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欧美市场完全接受中国的中药和中医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包括质量、价格还有信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