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呼吸中心:跻身国内一流肺癌诊疗中心
经硬镜为肺癌气道狭窄患者植入硅酮支架。
来自美国的国际知名介入专家到呼吸中心参观交流。
经皮穿刺植入粒子治疗肺癌。
市呼吸中心举行肺癌关注月义诊咨询活动。
市呼吸中心举办海峡两岸肺癌微创介入技术论坛。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攀升状态,是目前全球头号癌症杀手。今年11月是第15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同往年一样,市呼吸中心开展了肺癌义诊咨询、公益讲座以及肺癌专家论坛等系列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医患互动、咨询义诊等形式,对肺癌防治进行科普宣传,加强公众防癌抗癌意识。第二医院市呼吸中心主任柯明耀提醒市民,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
市呼吸中心一直致力于提高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开拓进取,努力打造让患者信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作为闽西南最大的肺癌诊疗基地,市呼吸中心更是以肺癌的介入诊疗闻名遐迩。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的肺癌介入诊疗中心。
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李晓兰
数据显示,厦门市呼吸中心近年收治的肺癌病人数持续上升,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收治肺癌病例两千余例次。新发病例近700例,其中女性患者占1/4以上,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占一成多;较往年均有上升,肺癌的发病有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此外,新发病例中早期患者数不到两成,早期诊断率仍然很低。肺癌已是我国、我市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因此,加强肺癌的防治刻不容缓。
早期肺癌根治率可达50%,而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20%。即便近年来新型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给晚期患者带来明显更长的生存期,但也只是部分适宜患者受益。因此,提高肺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
那么,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呢?第二医院市呼吸中心主任柯明耀指出:“这就需要公众更多地掌握肺癌防治基本知识,提高肺癌早期筛查意识,掌握先进的筛查、诊断手段。对于40岁以上的嗜烟、有肺癌家族史及长期职业接触史的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低剂量螺旋CT是较好的选择,有些早期中央型肺癌即便在CT下也很难发现,必要时要考虑做支气管镜检查”。他强调,肺癌的规范治疗就是要采取多学科联合、精准治疗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早期肺癌完全治愈、晚期肺癌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现实。
近年来,呼吸介入技术发展迅猛,大大提高了肺癌的诊治水平。肺癌的诊断、分期及基因检测几乎都需要通过介入技术,此外,介入技术在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早期肺癌的根治、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市呼吸中心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开拓进取,努力打造集手术、化放疗、分子靶向及微创介入治疗为一体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作为闽西南最大的肺癌诊疗基地,市呼吸中心更是以肺癌的介入诊疗闻名遐迩。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的肺癌介入诊疗中心,肺癌介入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部分技术国内领先。全面开展了肺癌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电子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气道支架置入,高频电刀、氩气刀、激光、微波等热消融,冷冻治疗,粒子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等),经皮穿刺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微波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注药、血管支架植入)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治疗技术。每年为近千例肺癌患者完成各种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超声支气管镜
提高肺癌早期确诊率
肺癌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像一个潜伏的“隐形杀手”,相当一部分病人被误诊、漏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每年的健康体检成了许多中老年人的必修课。CT、PET-C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层出不穷,在提高肿瘤早期筛查率的同时,也给大众和医生带来一些困扰。“肺部影像上显示的小结节、小片状阴影是肺癌吗?”李先生就受过这样的困扰。
年近60岁的李先生身体一向很好,近年来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去年体检时,胸部CT发现了右上肺一个1cm左右的小结节,这让李先生感到害怕,坐卧不宁。李先生到多家医院咨询,并做了血液肿瘤标志物,甚至PET-CT等诸多检查,但医生依旧未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为明确诊断,李先生慕名来到位于集美的市呼吸中心,医生为其做了更为细致的支气管镜检查。与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不同的是,医生通过超细支气管镜采用径向超声小探头,对右上肺小结节进行探查,明确病灶所在部位后,对病灶定向活检。活检病理结果确诊是早期肺原位癌。随后,李先生及时做了肺癌根治手术,现在已恢复健康。
柯明耀主任介绍说:对于体检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影像学检查准确判定病灶的性质非常困难,确诊往往依赖活检标本的病理检查。因此,能否准确地获得病灶的组织标本是确诊的关键。近几年来开展的径向超声检查引导下的活检技术有望精准地找到肺部病灶,大大提高了肺周围结节的确诊率。且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不远的将来,这种经支气管镜精准导航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还可能用于早期肺癌的根治。
2
准确诊断分期
确保肺癌规范化治疗
肺癌治疗方法有许多种,比如手术、放疗、化疗以及最近几年热门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用得对,用得好,则患者生存质量高,生存期大大延长,患者获益最大化。比如,多数的I、II期肺癌适合手术治疗,但IIIB期以上肺癌一般手术意义不大;再比如,敏感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缓解率很高,可取得3年以上的生存期,但无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却无法从中获益。因此,单一病理诊断已经无法满足肺癌规范化治疗的需要,在肺癌治疗前应进行准确临床分期和相关基因检测。
泉州的王先生今年68岁,因“反复咳嗽半年”就诊外地某医院,做了胸部CT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左肺门肿块,左侧胸腔积液。医师高度怀疑肺癌,但对于将要采取何种诊疗措施,医生们意见各不相同。有些医师说,肺部病灶不大,又在肺门这个特殊区域,不能通过支气管镜确诊,建议直接手术治疗。有些医师却说纵隔淋巴结肿大,又有胸水,已经是晚期肿瘤,手术治疗毫无价值。一时间,老王一家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最终老王听取了市呼吸中心医生的意见,先搞清楚肺部病灶的性质,再决定用何种方式治疗。
呼吸中心医生通过超声支气管镜实时引导,对其左肺门病灶以及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分组活检,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此后,中心又为其做了内科胸腔镜及胸膜活检,并同时做了肺癌相关基因检测。最终检查结果显示,胸膜、纵隔淋巴结均发现癌细胞,临床分期属于晚期肺腺癌,但存在EGFR敏感基因突变。因此,医生为老王制定了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计划。如今2年过去了,老王病灶一直控制良好,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据柯明耀主任介绍,肺癌准确的分期是制定多学科治疗原则的关键,但影像学检查判断分期的准确性差,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是不是有转移、胸腔积液是不是恶性的等,依靠CT或PET-CT判定性质误差较大。现今,超声支气管镜实时引导下的针吸活检可安全地取到纵隔淋巴结的标本,大大提高了肺癌分期的准确率。此外,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市呼吸中心在福建省率先购置了先进的全套超声支气管镜系统以及内科胸腔镜。每年完成气道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活检600余例,内镜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近200例。
3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
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微创医学的进步,以支气管镜介入技术为主的肺癌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不宜采用或无效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望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来自莆田的吴先生已82岁高龄,长期吸烟导致肺气肿,肺功能极差,一到冬天,走路都喘。去年5月,吴先生出现刺激性咳嗽,气喘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医院检查发现吴先生的右主支气管长了一个肿块,导致管腔严重狭窄。考虑肿瘤堵塞气道,病人随时有窒息的风险,市呼吸中心医生立即通过支气管镜对其右主支气管内肿瘤进行切割及电凝切,清除管腔内瘤体,解除气道梗阻。术后吴先生气喘立即缓解,生活能够自理。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癌。考虑到吴先生高龄、肺功能太差,无法行手术根治及外放疗,化疗风险也较大。因此,经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为其放置了带有放射性粒子的气道支架进行内放疗。三个月后,取出支架,老人右主支气管病变消失,管腔基本恢复正常。
据柯明耀主任介绍,像吴老先生这样存在基础慢性病的高龄肺癌病人并不少见,确诊时多数已不能承受手术、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灵活应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技术,能够快速打通管腔,改善通气。此外,经支架捆绑放射性粒子腔内近距离放疗及气道腔内光动力治疗是市呼吸中心近年来开展的肺癌介入治疗新技术,可以持续杀灭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有望使肿瘤病灶得到长期控制。
4
经皮介入治疗技术带给
不宜手术早期肺癌患者新希望
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矽肺等的患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由于肺功能差,即便是早期发现也常常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在以往,对这些因肺功能太差无法耐受常规治疗的肺癌患者,医生常束手无策。随着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那些由于肺功能极差或其他慢性严重疾病而无法实施手术或放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皮穿刺介入治疗为他们带来了新希望:有望很好地控制病情,其疗效甚至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许多患者从中受益,来自龙岩的老刘就是其中之一。
老刘年轻时长年在矿山挖煤,长期的井下作业导致其II期矽肺,肺功能越来越差,经常咳嗽、行走即感胸闷气喘。2013年老刘因咳喘加重到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新发一个2cm结节,高度怀疑肺癌。老刘转院到市呼吸中心,医生为老刘做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腺癌。虽然老刘肺部肿块发现得较早而且没有转移扩散,可由于其患有矽肺,肺功能太差,根本无法承受手术或放疗。在与家属沟通后,医生为老刘做了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至今2年余,老刘的肺部病灶一直稳定。
【科室简介】
市呼吸中心
厚积薄发
更上层楼
厦门市呼吸中心(原鼓浪屿肺科)是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医学中心,2004年随医院搬迁到集美。中心十几年来业务飞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呼吸内科、肿瘤科、呼吸介入科等多个亚专科,并设立了独立的呼吸内镜诊疗部。 技术力量的不断提升,吸引了省内外患者慕名蜂拥而至,超过半数的患者来自其他地区,病房扩增到200张床位仍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心拥有专科设备近2000万元(多种多样的电子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高清硬质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呼吸道冷冻设备、氩气刀、高频电刀、光动力、肿瘤热消融及粒子治疗系统设备等)。
在亚专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一流的介入诊疗技术一直是市呼吸中心最大的技术优势及特色。呼吸内镜诊疗部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诊疗中心,每年诊疗5000余例次,全面开展了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包括支气管镜诊断技术(经支气管肺活检、针吸活检、肺泡灌洗,保护刷病原检查,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微探头探查,超声内镜实时引导下的针吸活检,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等)、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气道支架置入,激光、高频电刀、氩气刀,微波,冷冻,光动力治疗,放射性粒子及放射性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复杂气道内异物取出,球囊探查、封堵,机械切除,镜下注药、灌洗或冲洗等)、硬质气管镜技术及硅酮支架置入技术、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此外,经皮穿刺诊疗技术每年开展600余例次,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经皮射频、微波消融、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等。
第二医院杨伟群院长介绍,为了促进市呼吸中心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以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市呼吸中心将在近期搬迁。搬迁后床位数将增加到300余张,并成立独立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内镜诊疗部也将扩大到1200平方米,为国内综合医院最大,按不同标准配置普通支气管镜诊疗室、无痛支气管镜诊疗室、硬镜诊疗室、内科胸腔镜室。基于为厦门乃至省内外老百姓提供国内一流的临床诊疗技术的宗旨,医院同时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和谐,市呼吸中心近十余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