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医药交流 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胰腺癌学术年会现场。
174医院李文岗主任在手术中。
胰腺癌学组成立,成员获颁证书。
医护人员详细讲解胰岛素注射部位和注意事项。
近年来,厦台互动频繁,交流涉及文化、医疗、科技等领域。目前,大陆在胰腺癌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为使两岸医学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携手走向世界,在世界胰腺癌日来临之际,由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174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承办的“2015年胰腺癌高峰论坛”(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第四届学术年会、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胰腺癌学组第一届学术年会)于11月13日-15日在厦门成功举办。
搭建两岸胰腺专业互动平台
本次盛会邀请到国内外、海峡两岸许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与会专家就胰腺癌广泛关注的临床难点和热点、临床与基础的科研合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大会学术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学科专家团队(MDT)讨论热烈,精彩纷呈。各位专家及学者积极参会、提问、发言并互动。
本次大会在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174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团队的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和热忱服务下,非常顺利圆满,获得了各级领导及参会的院士、专家及学者的高度认可及评价。本次大会为我国从事胰腺专业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展示成果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同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大会不仅为提高我国胰腺癌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两岸医药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了祖国传统医药学,增进了两岸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了两岸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共有六个单元的学术活动,其间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成果与经验。
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的林东昕院士向大家讲解了胰腺癌遗传易感性及其分子机制;著名肝胆胰腺外科专家彭淑牖教授分享了血管优先游离和悬挂有利于胰头癌的淋巴结清扫的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成锋教授阐述了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中的意义;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的陈永亮教授则报告了纳米刀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国外学者Mayra教授介绍了胰腺癌的治疗体会。还有众多学者就胰腺癌临床和基础的最新研究进展、难点、热点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讨论和交流。
厦门肝胆胰专家手术案例获赞
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主任李文岗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多学科讨论的典型病例报告,向大家介绍了一例应用三维可视化重建及门静脉动脉化技术,成功完成侵犯血管的高难度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李文岗教授介绍,该患者系年轻女性,术前由厦门强本科技公司王博亮教授根据术前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肝门部、胰头区,包绕十二指肠及胆总管,侵犯门静脉、肝动脉、胆囊及胰头部。患者有10余年“乙肝”病史,术前胆红素升高,术中完全骨骼化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脏失去侧支循环的动脉血供应。肿瘤包绕肝动脉,动脉切断后无法正常重建,因此采用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吻合,增加门静脉血流,目的是为了减少肝损害及胆道并发症。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无肝功能衰竭、胆瘘等严重并发症。
该手术是在全国著名血管及肝胆外科专家陈福真教授及李文岗主任为首的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完成的,在大会上演示的三维重建及手术视频,获得参会专家的肯定和赞誉。
【名词解释】
胰腺癌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0~70岁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此病,吸烟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机会较高。2002年,全世界大约有227000人死于这种高度恶性疾病。胰腺癌表现隐匿,有“癌中之王”之称,通常在晚期才被发现,以致患者存活率极低。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有时痛楚延伸至腰背部;不明原因厌食及明显消瘦。在病程某一阶段会出现阻塞性黄疸,多因胆汁导管阻塞而导致。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治疗效果却几无改善,胰腺癌的诊治已进入瓶颈、防治形势极其严峻。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3日定为世界胰腺癌日,旨在引起人们对胰腺癌的重视及加强防治。
【科室简介】
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是一个集临床与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点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有高清电子胆道镜、高清腹腔镜、超声刀、CUSA刀、氩气刀、射频消融仪、液电碎石机及肝储备功能检测仪等先进设备。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纽约科学院院士1人,福建省领军人才1人。
学科带头人李文岗主任是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在李文岗主任及全国知名专家陈福真教授为首的团队努力拼搏奋斗下,形成了以肝脏肿瘤、胆道疾病、胰腺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及血管疾病诊治及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医院名牌科室,成立厦门市胆道疾病重点实验室,成为南京军区消化微创治疗中心,逐渐成为闽西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本报记者 廖闽玮
通讯员 黄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