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追捧日本“神药”为哪般
2015-07-24 01:37:56健康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901
继马桶盖、电饭锅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居家“神药”开始占据中国游客的扫货清单,防止细菌入侵的“液体创可贴”、无毒无副作用的“酵素”保健品……事实上,除了日本,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店非处方药品货架旁,都不乏国人海淘的身影。这些产品为何大受追捧,“神药”是否真有那么神?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药品比马桶盖电饭煲还抢手
打开各旅游网站、论坛,搜索赴日旅游攻略,一篇篇购药推介挤满网页:“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日本十大旅游人气药品”“日本旅行必买超值药品清单”等,不一而足。
赴日购药热度有多高?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报道,日本社交媒体分析公司霍托林克咨询公司称,春节期间,医药产品占据中国人在日本购物清单的首位,超过了包括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在内的其他热门商品。
今年7月初,日本小林制药公司也发布消息称,该公司部分产品被中国网络媒体推介为“去日本必买常备药”。由于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4倍多。
事实上,日本药受国人追捧由来已久。早年,在港澳等国人传统旅游热点地区,日本药也常常排在销售榜前列。近年来,随着海淘、跨国代购等业态兴起,国内中小城市涌现出不少专卖外国食品、药品的小店。记者走访多个城市的这类小店后发现,在畅销药品中,不少是日本药。
据了解,这些被追捧的日本“神药”主要是非处方类家庭常备药,主要包括:设计新颖、在国内不多见的药品,如各种儿童药品、防蚊虫药膏、角质软化膏、液体创可贴等;用于更年期调理、美白瘦身、增强肌体抵抗力的中药(日本称汉方药);治疗感冒发烧、肠胃不适、便秘等常见病的药品。
中日制药设计差距不止20年
为什么要买日本药?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主要是因为日本家庭药设计新颖、人性化,而且品种丰富。年轻辣妈向女士告诉记者,自从1年前赴日旅游在药店扫过一次货后,她经常托赴日的朋友带药或进行跨国代购。
向女士拿出一瓶标由池田模范堂生产的“无比滴”,向记者介绍,这种药水设计成唇膏大小,头部是一种柔软吸水网状刷头,被蚊虫叮咬后轻轻一抹即可,不像类似的国内产品要么是喷雾剂、要么是膏剂,涂抹后还需洗手。所以,她每次都一下买上十几只分送亲友,好评如潮。
最受向女士推崇的是日产儿童药。相对于国内儿童药的贫乏,日本药不但种类多,而且同一款产品也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分类。儿童的内服药普遍剂型先进、口感诱人,让小朋友吃药不再是难事;药品包装往往印有简单易懂的图画,即使看不懂日文也能正确使用。
对于这些现象,一位国内药学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这些药品,之所以内外冷热有别,是因为中日在工业设计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制药领域,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
据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即萌生了“今后是设计的时代”的意识,广邀欧美设计大师讲学,成立工业设计师协会。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已有6所大学设立工业设计科系;同时修改设计法,强调对原创设计的保护。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设计在多个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日本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研究院和设计团队,形成了产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造型优美、色彩明快的整体特点。
反观我国,直到1978年,一些大学才开始设立相关科系,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至今仍处于萌芽、追赶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日工业设计差距在20年以上。
安全又有效谁会不喜欢
中国游客疯抢日本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质量安全。相对于国内药品频发安全事件的负面形象,日本药给人以更安全的印象。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介绍,源自中药经方的日本汉方药,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质量控制上狠下功夫,通过立法、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生产工艺等多种方式保障质量安全。
刘张林分析,中日中药产品各有特点:中国更注重新药研发、增加品种;日本则将品种严格限制在张仲景经典方的应用领域,在小范围内深入研究、精耕细作。因此,就单品来说,日本中药的安全性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工艺、质量控制水平更高。
除具有安全性优势外,日本药还被认为疗效更为显著。刘张林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中药质量标准有差异。众所周知,“药材好,药才好”,日本在中药材原料方面精益求精。国内多位受访中药专家则直言,虽然中国是全球中药材主要产地,但“内外有别,好药材都供应港澳台或者出口了”。
同时,国内中药企业供应内地与出口、供港澳台的同一种产品,质量也有差异。刘张林透露,确实有中药企业生产港版药,出口药的原料药和生产线也与供内地药的不同。
记者在“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的一家专卖国外食品药品的商店采访时,销售人员透露,该店热销的药品包括同仁堂的中成药,但“都是港版的”。“同样的板蓝根、夏桑菊颗粒,港版价格贵出内地版数倍,疗效也等比提升。很多中医院的医生都来买,说港版同仁堂中药疗效更好。”
药品比马桶盖电饭煲还抢手
打开各旅游网站、论坛,搜索赴日旅游攻略,一篇篇购药推介挤满网页:“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日本十大旅游人气药品”“日本旅行必买超值药品清单”等,不一而足。
赴日购药热度有多高?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报道,日本社交媒体分析公司霍托林克咨询公司称,春节期间,医药产品占据中国人在日本购物清单的首位,超过了包括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在内的其他热门商品。
今年7月初,日本小林制药公司也发布消息称,该公司部分产品被中国网络媒体推介为“去日本必买常备药”。由于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4倍多。
事实上,日本药受国人追捧由来已久。早年,在港澳等国人传统旅游热点地区,日本药也常常排在销售榜前列。近年来,随着海淘、跨国代购等业态兴起,国内中小城市涌现出不少专卖外国食品、药品的小店。记者走访多个城市的这类小店后发现,在畅销药品中,不少是日本药。
据了解,这些被追捧的日本“神药”主要是非处方类家庭常备药,主要包括:设计新颖、在国内不多见的药品,如各种儿童药品、防蚊虫药膏、角质软化膏、液体创可贴等;用于更年期调理、美白瘦身、增强肌体抵抗力的中药(日本称汉方药);治疗感冒发烧、肠胃不适、便秘等常见病的药品。
中日制药设计差距不止20年
为什么要买日本药?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主要是因为日本家庭药设计新颖、人性化,而且品种丰富。年轻辣妈向女士告诉记者,自从1年前赴日旅游在药店扫过一次货后,她经常托赴日的朋友带药或进行跨国代购。
向女士拿出一瓶标由池田模范堂生产的“无比滴”,向记者介绍,这种药水设计成唇膏大小,头部是一种柔软吸水网状刷头,被蚊虫叮咬后轻轻一抹即可,不像类似的国内产品要么是喷雾剂、要么是膏剂,涂抹后还需洗手。所以,她每次都一下买上十几只分送亲友,好评如潮。
最受向女士推崇的是日产儿童药。相对于国内儿童药的贫乏,日本药不但种类多,而且同一款产品也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分类。儿童的内服药普遍剂型先进、口感诱人,让小朋友吃药不再是难事;药品包装往往印有简单易懂的图画,即使看不懂日文也能正确使用。
对于这些现象,一位国内药学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这些药品,之所以内外冷热有别,是因为中日在工业设计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制药领域,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
据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即萌生了“今后是设计的时代”的意识,广邀欧美设计大师讲学,成立工业设计师协会。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已有6所大学设立工业设计科系;同时修改设计法,强调对原创设计的保护。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设计在多个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日本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研究院和设计团队,形成了产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造型优美、色彩明快的整体特点。
反观我国,直到1978年,一些大学才开始设立相关科系,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至今仍处于萌芽、追赶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日工业设计差距在20年以上。
安全又有效谁会不喜欢
中国游客疯抢日本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质量安全。相对于国内药品频发安全事件的负面形象,日本药给人以更安全的印象。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介绍,源自中药经方的日本汉方药,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质量控制上狠下功夫,通过立法、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生产工艺等多种方式保障质量安全。
刘张林分析,中日中药产品各有特点:中国更注重新药研发、增加品种;日本则将品种严格限制在张仲景经典方的应用领域,在小范围内深入研究、精耕细作。因此,就单品来说,日本中药的安全性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工艺、质量控制水平更高。
除具有安全性优势外,日本药还被认为疗效更为显著。刘张林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中药质量标准有差异。众所周知,“药材好,药才好”,日本在中药材原料方面精益求精。国内多位受访中药专家则直言,虽然中国是全球中药材主要产地,但“内外有别,好药材都供应港澳台或者出口了”。
同时,国内中药企业供应内地与出口、供港澳台的同一种产品,质量也有差异。刘张林透露,确实有中药企业生产港版药,出口药的原料药和生产线也与供内地药的不同。
记者在“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的一家专卖国外食品药品的商店采访时,销售人员透露,该店热销的药品包括同仁堂的中成药,但“都是港版的”。“同样的板蓝根、夏桑菊颗粒,港版价格贵出内地版数倍,疗效也等比提升。很多中医院的医生都来买,说港版同仁堂中药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