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人物奇闻 >> 查看内容

陈宏柏:医者不求名利但求心安

2014-09-19 08:42:24海西晨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824

  从大山深处的农家子弟,到身披白大褂的牙科医生,陈宏柏始终不改纯朴本色。直到如今,在从医之路上,他仍旧秉持一个朴实的信念:把该做的做好,足矣。

  大山里走出的牙医

  对于许多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青年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陈宏柏就是靠知识走出大山,走上了从医之路。湖北省恩施市位于鄂、湘、渝交界处,是该省最大的山区。陈宏柏的家就坐落于此,其父辈都是朴实的农民。

  陈宏柏读大学时,父亲已经60多岁了。年迈的父母干农活已经很吃力。所以,每年寒暑假回家乡,家里的农活都由陈宏柏“承包”。虽然是大学生,可干起农活来,他也是个好把式。因此,他时常自嘲“我比农民还农民”。而正是这种朴实的农民情怀,一路伴随着陈宏柏走在从医之路上。

  在恩施山区老家,看医生要走出大山,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乡亲们常常一直忍到牙痛实在受不了了,才会去医院拔牙。直到如今,谈及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陈宏柏都觉得无奈而又痛心。

  刚毕业那会儿,回家时看到老父亲一口牙掉得所剩无几,当时的情景让陈宏柏一直忘不了,每次想起来都红了眼圈。

  尽本分做好“良心活”

  儿时朴实的农民情怀深深地影响了陈宏柏的从医之路。陈宏柏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尽自己本分,能帮尽量帮。

  口腔科医生干的是良心活,因为它不像外科手术那样能直接让病人感受到医生技术的好坏。有些牙病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危急,在治疗过程中,怎么治时常取决于医生。同样一颗牙出了问题,一些医生可以糊弄糊弄就把病人打发走,就因为牙齿做得好不好,很多时候病人一时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有医生心里才有数。

  “心对患者,不求名利,但求心安。”陈宏柏说,不管是亿万富翁,还是寒家子弟,在医生眼中,就只有病人本身。有良知的医生懂得将心比心,会从患者角度看问题,花50元就能办好的事,绝不会让病人花100元,能让病人一次解决的事情,就不会让病人来回跑。

  采访时,患者杨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她预约做牙周病治疗,但在此之前她只做了一次洁牙。“我后来才知道牙周病治疗前要做两次洁牙。”杨女士很担心会白跑一趟。

  让杨女士惊喜的是,陈宏柏没有让她下次再来,而是马上安排助理医生为她洁牙。“我们患者预约看病一次挺不容易,跑一次医院也很麻烦。他真的很为患者着想。”杨女士说。

  沟通工作是“大学问”

  在口腔医院,陈宏柏是公认的大好人,他从来没有和患者或同事红过脸。

  “多解释,把知情权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自己权衡。”在陈宏柏看来,医生除了技术水平之外,与病人的沟通工作也十分重要。病人提出疑问时,陈宏柏都会尽量为他们讲解。

  “不能在沟通上省时间。牙齿的病比较特殊,不同情况花费也很悬殊。医生要将心比心,多为病人想想。”陈宏柏解释,即使做完牙周手术,一些患者最后还要面临拔牙之痛。这些情况,应该事先和病人说清楚,让病人自己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多年的从医历程中,陈宏柏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治好每一个病人后内心的满足感。患者的信任和托付,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走在路上,常常有患者和他打招呼,更是让他感到心头温暖。

  名医名片

  陈宏柏:主任医师,现任厦门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主任。现担任福建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先后获“林巧稚精神奖”、“厦门市卫生局先进教师”等荣誉。在其严格要求下,厦门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各项工作在医院评比中名列前茅,并于2006年被评为厦门市重点学科。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