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守护儿童生命健康
吴谨准主任为奇迹宝宝的救治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吴谨准率先在厦门开展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方案。
一出生就备受关注的奇迹宝宝,又一次面对镜头。婴儿的眼睛不宜受强光刺激,记者们都自觉关闭了相机的闪光灯。小家伙一点也不怯场,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瞅着记者们手中的长枪短炮。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区有不少带孩子来看病的父母,得知奇迹宝宝回来复诊,身体状况良好,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一位年轻妈妈搂着怀中的儿子说,“宝贝你看,这个小弟弟真棒!”
小平安顺利康复,医护人员深感欣慰。正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所说,“奇迹宝宝历经坎坷降临人世,承载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关注。此次救治奇迹宝宝,我们向社会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与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长期以来对医院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第一医院儿科是全省儿科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医护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奇迹宝宝才得以顺利康复,真正开启他自己的人生!”
小平安一颦一笑,牵动医护人员心弦
日夜守护小平安的那些日子,凝聚了医护人员太多的心血。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吴谨准对此深有感触。
“小平安有脑出血和肺挫裂伤。人的大脑和肺就像豆腐,遭受撞击后,外观看起来好好的,但里面的血管等组织可能已有创伤,血管逐渐渗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如果渗血多了,异常症状就会慢慢显现,一旦没有及时有效处理,出血会‘淹没’脑和肺,引起器官衰竭,威胁生命。”吴谨准说,转诊到第一医院时,小平安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医生第一时间上呼吸机,通过加压通气,来缓解肺部渗血,控制感染,同时密切观察颅内出血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医院还为小平安配备了一组专科护士。“我们特别采用了‘鸟巢护理’,将宝宝的床打造成‘鸟巢’形状,这是为了模拟妈妈子宫的环境,让宝宝更舒适更有安全感,从而更好地接受治疗。”儿科护士长许丽璇告诉记者,护士们特地准备了按摩油,为小平安做全身的抚触,以促进他的神经发育。小平安肺部感染有痰,护士边为他拍痰边鼓励说,“现在我们拍痰了,要坚强哦,不要害怕!”小平安肋骨骨折,排痰力道很有讲究,轻了拍不出来,重了加重骨折,每次拍完痰,护士都胳膊酸软,但她们仍不忘和他“谈心”,“痰出来啦,舒服了吧?好好休息啊。”当小家伙微微露出笑容,医护人员就很开心,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开展多项新技术,为儿童生命健康护航
“我们儿科,包括新生儿科,技术水平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很多技术,如纤支镜取异物、小儿血液透析净化术、新生儿腹膜透析等等,只有我们能开展。这也得益于第一医院过硬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实力。像小平安这样的危重症患儿,每年有七八百例从其他医院转到我院,大都转危为安。”吴谨准表示。
这些年来,吴谨准率领的第一医院儿科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尽心守护着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每天接诊2000多个患儿,每年收治住院患儿6000多个,每年收治外院转诊的危重症患儿700多个,每年救治重症新生儿1000多个……在他们的努力下,稚嫩的生命之花成功抗击病魔,迎风绽放。
吴谨准是厦门市卫生局手足口病专家抢救组组长。在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之际,第一医院早在省厅文件下发一周之前就已制定了完善的手足口病防治隔离措施,成功抢救了多起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每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第一医院儿科均承担起主要的救治任务。
2009年甲流肆虐,吴谨准牵头全市儿童危重症甲流的救治及会诊工作,共抢救危重症患儿28名,无一例死亡。
2011年邻县ECHO30病毒性脑炎流行期间,第一医院儿科早期发现并上报院领导及卫生局,迅速采取预防隔离措施,在市CDC的配合下,仅用3天时间就查明病原,成功阻止了该病在我市的流行,省卫生厅在视频会议中还特地表扬了厦门市的防范及时有效。
在与病魔的一场场较量之中,吴谨准深刻体会到厦门的儿科重症救治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在医院的支持下,吴谨准开始筹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他亲自设计了图纸,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制度。2008年底组建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成为厦门的第一个PICU,5年多来,吴谨准带领全科人员开展多项危重症的抢救技术,许多危重症患儿因此得到及时救治。
近年来,第一医院儿科多次创下全省首例:首个应用标准疫苗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治疗;第一次RH血型不合全身换血疗法(2007年);第一次成功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2008年);第一例小儿纤支镜应用于新生儿及气管异物取出术(2011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儿童危重患儿的转运工作(2013年);第一例早产儿腹膜透析(2014年)等。
学科发展更精更专,提升医疗水平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吴谨准明白,学科要发展,医生必须更精更专。目前,第一医院儿科共有11个亚专业,包括消化、血液、内分泌、呼吸、重症等。
吴谨准本人也是儿科“专业化”发展的先驱。1996年,他就在厦门率先开展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方案,并于1998年组建了厦门市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由他任组长,同期成立我市第一个儿科哮喘专科门诊。迄今为止已开展哮喘家长学校30余期,广受好评。2004年,吴谨准在我省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化疫苗对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第一医院儿科哮喘专科能开展国内所有儿科呼吸专业的治疗检查监测技术,如小儿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监测、小儿纤支镜、哮喘的免疫治疗、过敏原检测、儿童肺功能、儿童呼出气NO检测等国内先进技术。
2000年及2010年,吴谨准两次带领市儿科哮喘协作组成员参加全国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厦门儿童哮喘病的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他还积极与加拿大、法国等国际知名院校和组织合作,开展儿科哮喘研究,相关课题获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基金资助。
吴谨准还十分重视医学教学工作,多次获评卫生系统优秀带教、教学先进工作者、福建医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优秀老师。目前,他正致力于培养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导师,并花重金购买了省内第一个儿科高仿真模拟人教学道具。目前已培训该院及周边县市医护人员数百名,接下来,吴谨准还打算在教师等大众群体中普及心肺复苏等生命支持技术,造福更多民众。
本期专家
吴谨准:
2006年成为厦门市卫生局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007年起任第一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同年获福建医科大学儿科副教授职称。2008年起任厦门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同年获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委员,2009年获选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2013年获任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当选福建省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组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副教授。
任职6年多来,带领全科儿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先后有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厦门市分中心、福建省儿童急救体系厦门市分中心、厦门市卫生局重点学科、福建省儿科专科培训基地落户该科。2010年获批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申报的呼吸专业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核,获批成为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2013年获批福建省儿科重症专业重点学科。
在职期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儿科床位由原来的87张扩到133张,病房亦由原来的一层增加为三层,门急诊量由15万人次增至2012年的46万人次,住院病人亦由原来的2800人次增至2013年的6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