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甭管您多生气别打小孩
父母们,甭管您对孩子有多大怒气,今天,咱千万得忍住——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昨天,在一所小学门口,放学的孩子听到这个节日,兴奋大叫:求天天过节!
4月真是个神奇的月份,以4月1日“愚人节”开始,以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结束。很多人疑惑“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存在,它真有!这并不是愚人节玩笑。
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国际不打小孩日”也被译作“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它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这天不要打小孩,或许你将会发现,这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国际不打小孩日”当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儿童人权观念,后来日益风行,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参与此事。
【声音】
家长:就怕娇纵过度,不少孩子“欠打”
昨日,不少年轻家长受访时说,其实,对于家有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根本谈不上“体罚”孩子,而是娇纵过度的问题。
在“不打”孩子之后,有越来越多父母思考“打”的效果。
演武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连星云大师都主张“打”孩子——他在不久前到厦大的演讲中就提到,现在父母打孩子,被认为是体罚,但是,打骂也是一种爱,棒打出孝子,“太惯孩子也不行”。
这位留美的海归说,李天一事件引起不少人反思,如今不少父母都是“李双江”,连很多山村里的普通父母也都惯着孩子,总之,不少孩子是“欠打”的。
专家:打孩子肯定不好,但可“立家规”
昨日受访的儿童问题专家说,“不打孩子日”倡导的是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要唤醒人们对儿童权利的尊重,父母要学会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不打孩子”,并非意味着不管教孩子, 两者并非对立 。
从心理学角度看,“打孩子”肯定不好——孩子产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与大人的体罚有关。体罚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紧张、害怕的心理,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完善,还会破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感情。
换句话说,打还是不打,方式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专家说,管教孩子,并非只有“打”一条路,孩子需要规矩,要管教——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权威型”,要给孩子关爱、自由,但是,也要有规则限制,即要“立家规”,譬如说,家庭作息时间,长幼有序等,总之,“没有家规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