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凉茶”治青光眼 3800元灵丹妙药成本不到140元
3800元的“灵丹妙药”,成本不到140元;热心的病友,是心狠手辣的医托;所谓的“中医教授”,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医师……上海日前破获迄今最大规模的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60人。记者调查发现,“医托”团伙往往利用求医者一时难以挂到大医院专家号、住院难的焦急心态行骗,形成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链。
拉“合作” 医院被包装成诈骗平台
易斌自2002年起经老乡介绍开始涉足医托行业,因为胆子大、手段狠,两三年内他就开始承包民营医院的中医科室,雇佣老乡做医托,自己则躲在幕后当起了老板。从2004年起,易斌先后购买了上海乾康门诊部51%的股份,上海圣草中医门诊部80%的股份,东胡庆余堂药房,上海福寿门诊部等多家民营医疗机构的股份,承包了华欣门诊部中医科,开始运作起他的医托网络。
据介绍,这些涉案民营门诊,注册时都具备正常民营门诊资质,但在获得行医资格证后,却开始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或将正常聘用的医师、护士辞退,以低价招聘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护士;或将其中的门诊部、科室转包给他人,这就给易斌等人将其当成医托诈骗平台以可乘之机。
据警方介绍,易斌夫妇等以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方式迫使正规合法的民营医疗机构与其合作,挂号费的50%、药费的12%返还给诊所。
“钓”患者 介绍一人提成二三十元
周某是被抓获的医托诈骗嫌疑人之一。一般周某6点多起床,7点多赶到距上海华山医院、五官科医院不远的常熟路地铁站,守株待兔。“有人会问‘华山医院怎么走’,我就问人家‘你什么毛病’。然后,我老婆就走过来说,‘华山医院看不好的,去华欣门诊部看吧,我在那里看几次就好了’。”周某说。
“生意好的时候,我们两夫妻每月能收入四五千元,差的时候三千多元。”周某的妻子吴某说,“做成一个提20元或者30元。”
嫌疑人陈某曾两次因医托欺诈被治安拘留。陈某说:“在我们这个圈里,都知道易某是上海做这行最大的老板,做医托的都在为他打工。”
据介绍,易某控制的几家诊所里,一个诊所至少有50名医托在外帮忙骗患者,医托们和医院之间依靠托头牵线搭桥。托头负责招募医托,统计和支付医托的提成。
开“药方” 全看患者经济实力
易某供称,涉案诊所的医护人员分为医生、医生助理、导医、药师和核价员等。“核价员很关键,会根据‘广告员’(医托)反馈的病人病情和经济状况来决定病人的疗程,说穿了,就是决定这次诊疗能骗多少钱。”
湖北小伙李金贵因青光眼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医,后被“热心人”带到了华欣中医门诊部。“医生简单地搭了脉、看看舌苔,就给我开了30天、3800多元的药。”李金贵说,“我一连服了12天,眼睛问题没见好,肚子却开始不舒服。”李金贵到正规中医院求诊发现,华欣门诊配的药和王老吉差不多,也就是清热祛火,对青光眼根本没有疗效。据警方调查,这每天一帖、约200克的中草药,成本不过4.55元,30天药价总计不到140元,诊所光药费的暴利就高达27倍。
4家涉案诊所里的所谓“中医教授”,都是嫌疑人聘请的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医生。据涉案医生王某交代,不管患者是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病还是妇科病、皮肤病,他们都给病人开一些仅能调理气血的药,“这些药对病人的病情没有什么诊疗效果,也不会吃死人,但通过开药能获取巨额利润”。
【提醒】
医托惯用的四种骗术
现身说法 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向患者推荐某医院。
移花接木
以“某专家出国了”,“专家号已经满了”等说法行骗。
“真情关怀” 主要针对外地人或农村患者,人情招呼,询问病情,端茶倒水。
低价促销
以大大低于大医院看病费用为诱饵,诱骗患者到某医院就诊。
【追问】
医托凭啥生存?
民营医院 “病态求生”坑了病人
医托诈骗 行为隐蔽取证定性难
记者采访获悉,上海有各类社会医疗机构1715家,床位总数逾万张,其中有部分由于技术和服务能力不足长期效益不佳,个别或转包沦为“广告医院”甚至靠“医托”诈骗生存。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支队长钱海军说:“2009年,上海警方在侦查一起医托诈骗案时,曾循线将幕后主谋易斌逮捕,后因证据不足,易某被以取保候审释放。”
上海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单雪伟介绍,调查取证定性难,使得医托诈骗犯罪屡禁不止。“医托拉客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单雪伟说,“医托在拉客过程中很少直接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他们往往利用患者急于把病治好等心理,故意编造亲身就医经历等方式,使受害人‘自愿’到相关的诊所就医,并支付高额的诊疗费。由于每个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造成民警在法律适用上比较难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