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高发年龄段呈年轻化态势 专家:防癌体检很重要
2013年,厦门174医院接收的肿瘤患者已经递增到4000余人次/年,肿瘤高发年龄段(即四十五岁以上)呈年轻化态势。吴晓安教授指出,近年来“五十而知肿瘤”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由健康体检上升到防癌体检很重要。
【本期专家】
吴晓安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执行委员,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许多癌症早期不痛
也就不易早期发现
174医院肿瘤二科主任吴晓安说,癌症患者通常情况下早期不伴有疼痛,也没有其他临床症状。首先是因为人体免疫机制不能识别肿瘤,没有排斥现象发生,因此在癌症早期,人体误认为癌组织也是人体的正常组织,甚至癌组织长得很大时(如我们看到肝癌大到10多厘米时)都能毫无症状地与人体平安相处。其次是内脏器官仅表面有痛觉神经分布,因此只有癌细胞侵犯或癌组织压迫到器官表面和周围神经时,才会引起疼痛(这也是医院都诊断巨大肝癌了,患者还沒有疼痛的原因),而这时肿瘤体积已很大了,患者大多数已经处于癌症晚期。如果肝癌患者剩下的正常肝组织越来越难以维持正常的功能,病情也就急转直下,因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常问:“住院前1天看他还可以喝酒,怎么发现肝癌不到一个月就死掉了?”的原因。晚期癌症,特别是肝癌患者病情发展就这么快,而此时的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普通体检难以发现
“狙击”癌症要检肿瘤标志物
现在许多单位每年都给员工安排基本套餐的体检,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早期癌症的诊断需要较强的肿瘤专科知识,因此普通体检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目前我院诊治的早期的癌症患者中,约70%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因此癌症只有发现早、治疗早才能有更好的疗效。所以说,要想自己做个癌症“狙击手”,体检“扫雷”很重要。当然,肿瘤体检需要细致的影像学证据,同时需要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有致癌因素且45岁以上人群
应重视防癌体检
吴晓安认为,防癌体检最好要有针对性,具有三大致癌因素之一且年龄45岁以上的成年人,就要做一年一次的防癌的检查了。三大致癌因素包括癌症家族遗传因素和不良习惯(如吸烟)、病史(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史,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等)、职业因素。
比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体检时要注重肺癌的筛查,拍X线胸部正侧位片有时不能观察到肺的全部(心脏及胸部骨头会遮挡),容易漏诊,最好的方法是做胸部CT检查,这样可不留死角地观看到全肺及纵隔,隔年再检查时也有个对照。
>>>链接
可参考选择的重点肿瘤筛查项目
女性:高频乳腺B超、阴超、宫颈防癌涂片、EB病毒、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25(CA125)、糖基抗原153(CA153)、糖基抗原199(CA199);
男性:EB病毒、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99(CA19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测定。
其中,EB病毒是鼻咽癌的肿瘤筛查标志物,AFP针对肝癌、CEA针对消化系统肿瘤、CA125针对卵巢癌、CA153针对乳腺癌、CA199针对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