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防 赶走肾病隐形杀手
本月13日是第九届“世界肾脏病日”。肾脏是人体一大重要代谢器官,然而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容易带来肾脏损害。一旦患上肾脏疾病,部分病人会经久不愈,轻则影响工作和生活,重则出现尿毒症,威胁生命,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直到病情严重时才发现,这时治疗已非常困难。所以,做好早期预防护肾工作,是赶走肾病隐形杀手的有效方法。
慢性肾炎离我们并不远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教授谈到一个让他感触颇深的案例:某大医院的脑外科医师,青年才俊,天天加班上手术,身体无任何异常,直到准备出国进修学习,出国前体检才发现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这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当时查血清肌酐已达240umol/L左右,其肾脏滤过功能已下降至慢性肾脏病3-4期(慢性肾脏病5期则为尿毒症),肾功能只剩三分之一。所幸及时发现,经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变后及时治疗,目前血尿、蛋白尿基本转阴,血肌酐有降至140umol/L左右(仍高于正常范围),肾脏功能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此次肾炎的损害已导致部分肾功能无法恢复,即使经过系统的治疗,也只能是延缓肾脏功能的退化,肾内科医生预测,十年后病患者可能要做肾透析才能维持肾功能的基本运行。
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更多的病例,则让肾脏病科医生们更加心痛,而酿成悲剧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在认知上的浅薄和疏忽。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花季少年,平时头痛以为是学习压力大,喝点凉茶了事,但其实已经存在慢性肾炎而未及时发现,等到更加不舒服来就诊时,都已进入尿毒症期,年纪轻轻就开始做维持性透析治疗了。
体内的隐匿高手
史伟教授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9.3%,即每10个成人就有一人患病;而其中1%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再加上肾脏病患者由于对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以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例,此病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说提及的慢性肾炎,在疾病的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故又称为“隐匿性肾炎”,多数是在常规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等表现)。而更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是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临床症状时才意识到身体出现问题和寻医问诊。而史伟表示,这个时候,肾脏功能可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损伤,肾脏对人体的排毒功能、调节血压的功能、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的功能可能已明显受损。在临床,此部分病人多以头晕、头痛(高血压所致)、恶心、纳差(尿毒毒素累积影响胃肠道功能)、乏力、活动后胸闷气促(贫血的症状)等症状来诊。
肾脏病损伤到了一定程度,就已无法进一步行肾活检明确肾脏病变,也无法通过及时、准确的对因治疗来缓解病情,延缓肾脏病的进展。而那些在体检中或诊治其他疾病时意外发现的肾脏病患者,则可能较为幸运,当然有部分患者一发现存在肾脏病时也已接近尿毒症期,也就是慢性肾脏病5期,可以通路正规的诊治、行肾脏活检明确肾脏病变后系统治疗、延缓肾脏功能的退化。
糖尿病高血压成帮凶
史伟谈到,引发肾脏病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是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起发生的肾脏疾病,此外还有原发性肾炎等。对于那些已经确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出现肾脏损害的风险会更高。因为肾脏是由许多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可能不出10年,就会出现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这种损害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加剧,可发展为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发展成尿毒症。而高尿酸、高血脂也会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脂质肾病的可能。因此,存在上述慢性疾病的患者,比正常人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更加应该关注肾脏病变。
长期憋尿要不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生活习惯应引起重视,史伟提醒大家,像长期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从而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尿毒症。因此,每天要喝足够的水并及时排尿,不仅可以预防尿路感染,还可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即使工作再繁忙,也不要忘了勤喝水并按时如厕。一旦养成了憋尿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肾脏的健康。
另外,很多人的肾脏病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吃”出来的,吃得过多,造成肾脏负担过重。吃得太甜、太油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而肥胖患者还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还有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最后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简单尿检便知肾功能
现在一些学校、单位的体检中并没有“尿常规”检查项目,史伟建议,普通人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最好增加“尿常规”一项,简便又有效,大部分肾病问题都可通过此反映出来。因为肾脏病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血清肌酐值和蛋白尿。很多病人认为只要血肌酐值正常,肾脏就没事,由于这些认识误区,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早期诊治的机会。一般来讲,前者水平越高,说明肾功能越差。蛋白尿虽不能代表肾功能,无法反映肾脏病进展阶段,但是,蛋白尿在肾脏损伤早期就可以出现,除了少数特殊肾脏病类型,蛋白尿水平越高,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是一个很好的“安全警示灯”。因此,医生建议,可以通过一般的尿常规检查蛋白尿,早期监测蛋白尿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