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规提醒“私密部位”是雷人还是进步?
近日,四川泸州一学生家长通过微博,晒出了孩子开学的第一课:安全。在新出台的《泸州市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出现了一条特别的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校规提及“私密部位”,一时间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安全课有些雷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厦门的家长对此怎么看?导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而长期关注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专家认为,尽早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受到猥亵和性侵的悲剧发生。
事件 学校新规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四川《泸州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引发网友们的高度关注。这“十不准”除了“不准在放学路上逗留、打玩、乘坐无载人资质的车辆”等常规内容外,第六条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这条规定让部分网友大呼“雷人”。
“私密部位”出现在新规中合适吗?有网友认为,对于不到18岁的中小学生来说,“私密部位”虽然表达得比较隐晦,但这种用语出现在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可能不大合适。甚至有网友以“雷人”、“节操掉了一地”等对此事作出评价。
也有网友担心,这种规定出台后,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可能不大好给孩子作出恰当的解释。即使要解释,也难免会有些难为情,毕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还比较传统、保守。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支持,并举例说国外一些国家早就有这样的规定。比如,英国就在他们的“儿童十大宣言里”提出:背心和裤衩包裹的部分不能让别人抚摸。
还有网友认为,让孩子们尽早了解、学习这些安全常识,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受到猥亵和性侵的悲剧发生。
声音 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佳佳妈(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从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来说,我觉得这项新规很有必要,一点也不雷人,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对孩子的性安全教育,越早越好。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对我们家小丫头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就四川泸州中小学校规中提醒的“私密部位”,个人认为表达得还是过于含蓄了,可以更具体明了一些,比如完全可以说明是“背心以内、裤衩包裹的地方”。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实,平时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就可以教孩子正确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还可以告诉孩子,哪些是孩子自己的秘密小天地,不能让其他人触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赵女士(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对成人的事情总是感到好奇,如果做父母的不正确引导,孩子真的很容易走向极端。
我觉得与其让孩子从其它渠道获得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性教育,倒不如坦然面对孩子这方面的困惑。学校校规里能做出这样的提醒当然是好事。
对于性教育,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很重要。所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提出的与性有关的问题,我从来都不会去刻意回避,因为我不想给孩子造成遮遮掩掩的感觉,更不想让孩子觉得问这种问题有罪恶感。
吴先生(初二学生家长):校规言及“私密部位”,对孩子的性保护教育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家长不习惯坦然跟孩子谈论相关话题,甚至谈性色变,陷入尴尬境地。把性安全教育列入校规,会让更多人关注孩子的性健康、性安全。
不过,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也就是孩子3-6岁的时候。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正处于性朦胧期,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启蒙,应该会更容易实施,将来避免面对困窘情况也更少。
讲堂 新规体现了一种进步
李远(厦门金尚中学教师、全国十佳心理教师)
校规提醒“私密部位”,出发点是好的,体现一种进步。不管网友怎么高呼雷人,总比“五讲四美三热爱”那些高大空的规定更人性化、更具体、更贴近、更具指导性。出台这个规定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学生被性侵犯。《海峡导报》曾报道过的一所民办教师上课摸小学女生胸部、女生不敢叫、男生站在一边笑的案例以及屡见报端的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孩子、低龄孩子被猥亵、被性侵却不敢声张,学生开房问题等等,折射出当前性教育形势的严峻以及性教育的滞后。
教导孩子自我保护本值得肯定,引起一些网友声讨,也不见得是网友思想观念保守滞后,而是教育主管部门瞻前顾后的态度以及把内容放错位置问题。
欲言又止心态。“私密部位”是比较隐晦、暧昧、容易引发揣摩想象的词语,表现出欲言又止、瞻前顾后的心态。“私密部位”应该具体化,否则儿童尤其低龄儿童还是不明白。为何不学国外直截了当地说“背心、裤衩遮住的地方”不能被触摸呢?
甚至还可以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任何触摸都可以拒绝。因为自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有权利和责任保护自己的身体。学校对此解读时还应该加入不能被陌生人触摸、包括亲友触摸,至于父母能否触碰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内容放错位置。“十不准”的其他条,例如“不准在放学路上逗留、打玩”等常规内容,规定的行为主体是中小学生,是中小学生能够自控的行为,而私密部位不准被触摸规定的行为主体是私密部位而不是人,不具备行为主动性,用行为规范来规定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也难怪网友大呼雷人。
建议把这一条规定放进学生自我保护须知里面,并且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学校及教师、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时,遣词用句要明确具体、准确,不要使用容易产生歧义、想象的词语,比如“乳房”就讲“乳房”,不要用“那个地方”来代替,就像讲白开水一样自然。
另外,在与孩子谈性的时候要大方、自然,而不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越是忌讳的态度越会使孩子对性产生神秘、羞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