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能吃药不“打屁股” 能肌注不“吊瓶子”

2014-01-01 10:45:55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944

 

   针对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普遍不规范的现状,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强调“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厦门用药情况规范吗?记者昨日展开调查。


   解读
   其实是倡导不要过度用药


   市卫生局医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信息实乃业界一般性原则,国家卫计委此次将这些信息整合,主要是提高百姓对用药安全的认识。
   很多患者认为,静脉输液是药液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起效快,且能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胃肠道副作用。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松认为,其实,静脉输液是最后的选择,正因为静脉输液是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若发生不良反应,也更快、更严重,风险更高,还可能增加耐药性、产生输液反应等不良后果。70%-80%的静脉输液是不必要的,可通过口服给药途径代替。
   我市某三甲医院药师说,肌肉注射(即过去的“打屁股”)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也就是输液)的药物,或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如破伤风、苯海拉明、氯苯拉明等。静脉注射是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若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很快,也可能更严重。国家提倡的安全合理用药,不是仅指注射方式的改变,而是倡导人们不要过度用药,不要在不需要用药的情况下用药,无论是口服、注射还是输液。
   “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慢,但并不意味着口服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口服药也会产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能不用最好不用,能少用就不要多用。”这位药师说。


   现状
   几乎“人手一瓶”没人“打屁股”


   “记得小时候去医院,经常会被医生‘打屁股’,虽然疼但很方便,现在似乎很少看到了。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打过了。”市民王先生说,‘打屁股’似乎正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不管到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几乎是“人手一瓶”。
   医生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一点。医生说,肌肉注射不方便,而且比较疼,也是导致人们越来越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肌肉注射还可能引起皮下硬结以及淤血症状,甚至产生肌肉挛缩等后遗症,且药物浓度不易控制。肌肉注射一次最多注射4毫升药,而输液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血管,吸收较快,于是很多患者主动要求输液。现在,肌肉注射主要用于接种疫苗。
   另一名医生也证实,现在肌肉注射用得很少,“打针一般默认为点滴。”肌肉注射现在主要用于注射退烧药、维生素、镇痛剂或产妇调节给药等少数特殊药品。他说,除了疼痛、适应症、从众心理及个人隐私等原因,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利益使然。他分析,无论是耗材费还是护理费,静脉注射的利润远高于肌肉注射。在市场化的医疗环境下,肌肉注射逐渐被淘汰。


   调查


   全市:抗菌药、针剂用量有所下降


   市卫生局医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处方费用、抗菌药、门急诊针剂都较去年有所下降,门急诊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达标。
   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位负责人说,今年,我市取消药品加成后,切断了医院与药品销售的利益链条,促进了用药规范。还开展了配套的“双十排名”动态监测办法,要求各公立医院每月对用量最大的10种药品和开具这些药处方量最大的前10名医生,分别进行统计排名和公示。
   药品加成取消后,各医院药师作用日益体现。他们与医生沟通,对处方进行点评,有的大医院药师一天要点评一万多张处方。药师还进到临床,与医生一起查房、分析病例,参与危重病人救治。还开展了药物基因组检查及血药浓度监测,强调个体化用药。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无惩罚性的不良反应上报机制,鼓励各医院积极上报不良反应。

   第一医院:门急诊输液量下降1/3


   记者从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的门急诊输液量从原来的每天1000多袋下降到目前的600多袋,下降幅度达1/3。
   院方介绍,医院通过各种培训增强药师的服务意识,提高药师服务水平与临床合理用药实践技能。支持药物基因组学工作的开展,努力实施个体化合理用药。对输液处方,要经过静配中心临床药师的审方,对于配伍上存在禁忌、安慰性输液等不合理的方子,临床药师有权要求临床医师取消处方。
   此外,该院每天的肿瘤化疗药物达到500袋,占全厦门的90%左右,临床药师对于这些方子也会逐一进行审查。

   社区卫生中心:一般静脉输液停用


   早在2011年,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莲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借鉴新加坡社区医院管理模式,除急救、病情确实需要外,停用一般性的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人数从每天60人左右减至目前的每天仅几人。
   而这些确实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比如有吞咽困难或肌肉注射药物吸收效果不好的,或存在严重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需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的以及一些危重病人,医生需申请会诊,与药房沟通确认后,医生才能开出输液单。
   据了解,刚开始实施这一做法时,一些老人不能接受,经过宣教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现在基本上都能接受了。

   基层诊所:“三菜一汤”仍是“例菜”


   胡先生在湖里区经营一家诊所,他透露,像他这样的基层诊所,过度用药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滥用。“一般病人来了,只要不是什么大病,这‘三菜一汤(输液)’下去,基本上症状都能得到缓解。”
   胡先生称,静脉输液十分常见,一方面是出于利润需要,输液更为可观;更重要的是,很多是患者为“好得更快”主动要求的。“既然患者要点滴,何必要违背患者意愿呢?”
   胡先生说,抗生素是他们的“常备药”,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腹泻,都会用。“抗生素是消炎的,有的患者觉得抗生素还可以预防感染。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一般都会开比较新的、贵的抗生素。”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用药小知识


   1.“睡前服药”是指睡前半小时内服用,但是不能吃完药马上卧倒,需要稍微活动一下,否则药物可能会滞留食道,对食道造成损伤。“顿服”是指将一天的药量一次服下,而不是每顿饭时吃一次药,这样一来就服药过量了。
   2.保质期过了,救命药失效。比如心脏急救药硝酸甘油一旦开封,最好在3-6个月内用完,否则药效会大打折扣,因为硝酸甘油容易潮解。
   3.牛奶送药影响吸收。药不能用酒送药,用牛奶服药也不行。土霉素、四环素等药物,不能和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药物中的成分会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吸收。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