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认知水平影响患者意愿 医生应为天下先
患者来戒烟门诊就医,医生会询问详细信息,与吸烟相关的现病史与既往史,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戒烟干预,评估患者的烟瘾及吸烟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戒烟方法与日程……在医生帮助下,为何戒烟成功率在半年内可提高到40%以上?
戒烟,医生应为天下先
"医务人员吸烟无疑是烟草最好的广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曾经说过。
戒烟门诊无法维系,显然不仅仅是源于患者戒烟意识的薄弱,医生作为患者就医的治疗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患者健康的指引人。医生的戒烟认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戒烟意愿。
"现在很多医院的院长和书记都是重度烟民。外科医生下了手术,在更衣室就开始吸烟。院长吸烟就会带动科主任吸烟。而且,学校里医学生吸烟率也很高。"支修益说,"吸烟是一种慢性疾病,这只是国际上的一种说法。中国99%的医生都不认可这种说法。因为无法量化这种疾病。到底每天吸多少算是中度吸烟?吸多少算是重度吸烟?到底每天吸多少烟才和基础疾病发生关系?目前还没法界定。医生都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人,在没有这些数据之前,他们很少产生戒烟的动机。"
据了解,我国男医生吸烟率居全球首位,高达57%,甚至有12.2%的医生会在患者面前吸烟。而医生的吸烟行为,尤其是在患者面前吸烟现象的存在,毫无疑问会使劝阻患者吸烟的效果显著降低。即使劝诫,态度也并不坚决,收效甚微。
因此,医生本身对于吸烟危害的认可程度已成为决定戒烟门诊存在与否的关键认知标准。"加强戒烟教育是从认识层面解决医生戒烟的系统工程,"支修益说,"从医学生到住院医师,要把戒烟教育从头到尾一以贯之,在医疗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医生在现代社会已经超越了治疗的功能,还应该充当预防疾病和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标杆。医生本身是否认识到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并积极地从自身开始戒除烟草,做到知行合一,就为患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研究显示,约70%~90%的吸烟者每年与医生接触,约70%的戒烟成功者由医生劝告实现。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约为2%,而医生简短的建议会使戒烟率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