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次精神康复作品义卖 精神康复患者展才艺
厦门首次精神康复作品义卖引起不少市民关注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李灿瑜
10月20日,厦门首次精神康复作品义卖在中山路举行,这场由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牵手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厦门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的爱心活动,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精神康复的关注,义卖所得将用于帮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
台湾老伯定购康乃馨丝带绣
此次展出的作品,除了少数几件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大部分出自在仙岳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之手,主要有丝带绣、丝网花、十字绣、字画、剪纸等,其中不乏精美之作。
一位台湾老伯在一幅丝带绣作品前驻足良久,这是一位患者精心织绣的粉红色康乃馨,风格清雅,做工细致。老伯当场定购了这幅作品,并要求在里面秀一句祝福语,以馈赠他人。另有一位男士买下了一幅书法作品。他说自己是某银行驻韩国首尔的工作人员,此次回厦探亲,正好碰上义卖,也想奉献一点爱心。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陪伴下前来参加义卖活动。他挑选了几朵漂亮的丝网花,由于个子小,小手够不到慈善募捐箱,妈妈帮他把箱子倾斜下来,小家伙郑重地将一张纸币放进募捐箱。
他们也能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
仙岳医院王文强院长说,整个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除了偏见,多有怜悯,此次义卖向人们展示了精神康复患者内在的潜能——他们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可以多才多艺;康复患者也并非是一味的索取者,他们也能够回归社会,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还可以帮助和团结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伴,让他们也可以拥有站立的姿势。
据了解,此次义卖共募得4000多元。“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了。”王文强说,金额多少不是关键,关键是通过这次活动唤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同步新闻】
认购图书
帮助精神康复患者
为了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仙岳医院正式发起“图书认养计划”。
仙岳医院康复科主任曾海燕介绍,对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而言,疾病控制后最大的问题是患者对疾病的识别能力(病识感)、接纳能力(病耻感)以及病后生活秩序的重建。这三个问题解决得不够彻底,患者对疾病的不接纳会导致拒药行为,继而导致疾病复发。“我们一直在寻找应对策略。”曾海燕说,许多精神疾病患者根据自己的康复经历,或者精神疾病学家根据从业经历写出很多经验性书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康复患者能从这些书籍里吸取可以自助的信息。
仙岳医院康复科设有阅览室,书籍均是募捐而来,缺乏针对性,且很多已经破旧。“我们将提供一批书单,在医院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希望通过社会各界认养的方式捐赠给康复科阅览室,供患者阅读。
认养者可以根据书单购买,快递至康复科,康复科根据快递信息确认认养名单,并向认养者发短信确认受件信息。每年通过网络公示认养信息,供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