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先分清“风热”与“风寒” 预防靠增强体质
一场秋雨一场凉,相继到来的几场雨已经让北京的气温进入秋季进行时,白天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季节的交替、气温的变化也给一些疾病创造了“可乘之机”,感冒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往往还会伴随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与感冒作战,也成为体质较差人群生活的一部分。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大不同
感冒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即便如此,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也有明显区别。从医学上来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喉部急性症状的总称,多由鼻病毒引起,因此,广义上的感冒并不是具体指某种疾病,而是包括一组疾病,如普通感冒、喉炎、细菌性扁桃体炎等等,而我们所说的普通感冒往往是狭义上的感冒,也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系感染性疾病。从发病时间来看,普通感冒全年皆可发病,相对来说,春、秋、冬季比较常见,儿童的发病率相对于成年人要更高,每年能达到6-8次。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并非一回事,流行性感冒往往由流感病毒引起,其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临床症状上来看,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相似,均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流行性感冒症状相对较重。
用药:重在早期治疗
专家曾指出,感冒没有特效药,但早期治疗对于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重对症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举例来说,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本身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应尽量卧床休息、多喝水,同时需选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咳嗽、鼻塞等症状,也要选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果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提醒患者的一点是,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更重要的是,滥用抗病毒药物有可能会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对于发病超过两天且没有出现发热症状、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一般无需应用。
目前,治疗感冒类药物的选择是比较广泛的,除了西药、适合儿童的一些溶液剂型之外,一些中药类药物也是治疗感冒的不错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如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等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
预防:注重提高免疫力与耐寒能力
疾病治疗的最高阶段是预防,要预防疾病,往往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等入手,感冒同样如此,因为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可导致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感。要预防感冒,首先就要尽量避免感冒的诱因,包括淋雨、受凉等,平时也要尽量避免使自己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注意充分休息、多喝水。另外,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尤其是对于抵抗力本身较弱的儿童、老人来说,很可能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患感冒。平时生活中做到勤洗手,避免脏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等部位,尽量避免在人较集中的公共场合出现,在公共场合也可以佩戴口罩。
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提高人们的机体免疫力及耐寒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才是预防感冒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人们坚持适度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疫苗注射也是预防感冒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反复感冒及本身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来说,可以通过注射免疫增强剂的方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目前,除了流感病毒之外,还没有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
健康提醒
风寒与风热感冒需对症治疗
除了病毒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分之外,中医对感冒也有不同的分类。传统医学认为,感冒又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两种感冒在病理、症状、治疗及用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表现为流清鼻涕,痰多且稀白、发热无汗等症状,而风热感冒则由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表现为发热重、口干喉燥、鼻塞、有汗等。在治疗及用药方面,中医主张治疗风寒感冒应用祛寒解表之类的药物,而风热感冒则适用清凉解表退热之类的药物。
国药档案
通宣理肺丸
药理药效
包含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及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其中,紫苏、麻黄性温辛散,可以用于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前胡、苦杏仁则可用于降气化痰平喘,开宣肺气,桔梗宣肺化痰利咽,这三种药品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清肺的作用,同时,陈皮、半夏可健脾化痰。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使肺气宣降正常,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药品相配合,可以达到疏散风寒、清肺止咳的效果。
临床应用
该药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药提醒
1、本药品辛温发散风寒,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2、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