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人均8瓶输液量”引思考 输液过度伤身体

2013-09-09 10:04:01红网admin查看次数:697

   中国人均8瓶的输液量将发达国家抛在了身后。而事实上,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9月8日人民网)

  每当秋冬季节,感冒高发时节,去医院看病的人,总会吊上几瓶水。而从效果上来说,输液也确实比吃药更快。几瓶水下来,晕乎乎的头立刻就清醒了。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节奏普遍比较快。吃药这种方式,虽然更加有益于健康,但由于疗效慢,并不为人们所乐见。

  当然,也有人会说,国外生活节奏也快,怎不见他们“人均8瓶输液量”?其实,造成这种迥异现象,离不开我国科普程度不足的现实。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非常低。更谈不上多读一些科普读物。而在这有限的阅读量里面,所谓的“大师”养生读物、“励志”读物就占了大半壁江山,剩下的那点可怜的阅读量,也都让给考试了。因而,又怎能奢望,打点滴比吃药对身体的副作用更大的类似常识能够普及给大多数中国公民?

  此外,形成“人均8瓶输液量”的局面,部分医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民众对于输液的危害认识不足,但医生对此仍清楚无疑。在“输液依赖”这件事上,医生完全拥有自由裁量权,可吊可不吊,完全可以不用吊。但实际行医时,想到输液可能带来的利益回报,不少医生总会倾向于选择输液的方案。更有甚者,还会额外再多开一些药,以增加利益空间。

  一面是患者医学常识匮乏,另一面是医生被经济利益绑架。来自医患关系两端的负能量,推动中国成为“人均8瓶输液量”的“吊瓶大国”。不能再纵然这种局面扩散。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医生爱输液,尚可归结于医药事业起步晚,医生数量素质不足。市场经济的当下,医生数量与素质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滥输液的部分医生还有什么理由再给自己开脱?

  “中国梦”,也是“健康梦”。一个过分依赖吊瓶的国家,难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国家。而一个没有健康的国家,也难以实现其繁荣富强的美好梦想。百余年前,“东亚病夫”的称呼曾刺痛我们的双眼。百余年后,“吊瓶大国”的现象亦警醒我们铭记历史的耻辱。再不能等下去了,对政府相关卫生监管机构而言,破除医院潜在的灰色经济链,给日益攀升的国人输液量踩一脚紧急刹车,应该成为时下政府纠偏不正常医患关系中的一个必选事项。

  探究“人均8瓶输液量”还宜多向归因,政府除治理部分医院、医生的“利益行医”外,还应努力推动民众医学常识的普及,鼓励媒体多办一些真正富有科普质量的节目,为民众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识提供更多更广的渠道,推动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使民众掌握基本的用药判断能力,从而避免过分依赖医生,切断滥输液的需求根源。而唯有从患者、医生等多方面综合出手,顶在我们头上的“吊瓶大国”称号才有可能被我们甩进历史的垃圾堆。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2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