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第三医院为同安居民提供“心”保障
2013-09-06 11:40:47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71
核心提示
厦门市第三医院自2003年初升格并搬至新院区后,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本地,医疗服务技术辐射厦门岛内外、长泰、龙海、安溪、南安、晋江等周边地区,加强内涵管理,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规范服务行为,引进学科带头人,加大科技投入与技术协作,各个临床学科得到快速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骨干医生脱颖而出,引进新的技术力量及一大批高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推进了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医院发展的后劲,在促进同安区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05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的30%,到2015年预计每年有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全球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崔勇说,厦门也面临老龄化问题,心血管疾病成为发病率增长较快的疾病之一。“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但急性心梗患者若抢救及时,绝大多数是可以挽救的。对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抢救手段就是急诊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水平代表着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水平。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脉、外周血管及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接下来,该科将逐步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1
2006年以前 急诊介入手术开展不到一成
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年接诊到的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至少200例,其中约100例患者需要接受急诊介入手术打通血管。2006年前,能接受急诊介入手术的患者不到10%。今年4月,加大介入治疗力度的三院心血管内科将急诊介入手术量上升至60%-70%,对急性心梗的患者的救治能力大大提高。这与第三医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设备投入都分不开。
蔡亚滨,是医院年轻骨干之一。他自2003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
曾有一名胸痛三四小时的患者被送来三院,由于技术限制,没法开展介入治疗,只能转入岛内医院去做,转运途中,由于时间耽搁,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延长治疗时间的同时,降低治疗效果,更增加危险性。这个初入行时遇到的病例在蔡亚滨心中印下深刻的烙印,他想,“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就不能有效救治心梗患者。什么时候,医院能开展介入治疗技术,我什么时候能学到高精尖的介入技术挽救病人的生命?”
他回忆,十年前,医院还未配备血管造影设备,由于条件限制,对于来院的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手段有限,主要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抢救心梗病人,即使血管开通了,抢救成功率低,且出血风险大大增加。整个科室通过十年的发展,已从单纯静脉溶栓发展到急诊介入开通堵塞冠脉血管,从单纯药物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发展到开展心脏起搏器治疗,包括对外周动脉血管的诊疗都有了质的飞跃。
2
现在每天超40名住院病人 多数为危重患者
对急性心梗的救治,是医院救治水平的一个代表性指标。2005年,三院引进崔勇主任医师,2006年,医院花千万巨资引进全套血管造影设备,心血管内科开始逐渐开展介入手术,不过团队建设还不成熟,介入手术还是没能成为常规手术。崔勇主任下决心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选送蔡亚滨等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带领指导年轻骨干医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崔主任的用心培育下,蔡亚滨逐渐成长并成为该院心梗抢救介入技术团队的骨干。
据介绍,科室主任崔勇是从著名三甲医院引进过来的心血管专家、教授,以前,同安区的居民心脏方面的疾病都得跑到岛内看,一是没有心血管专科,二是没有专门的医生来看心血管疾病。
2006年,第三医院引进崔勇主任的第二年,该院正式成立心血管内科。科室从无到有,逐渐变得规范。2006年年底,新成立的科室就抢救成功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陈先生,现在已65岁了。据崔勇回忆,陈先生在剧烈胸痛三小时送入三院后,及时血管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经过手臂桡动脉在前降支进行支架植入后,身体恢复很好。这是该科室开展造影、放置支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第一例患者,标志该科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9年,科室取得介入治疗资质认定,三院也是全省第一批12家取得能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资质医院之一。自此开始稳步开展介入治疗,目前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步入了常态化开展。
崔勇说,以前心血管科每天只有几名病人就诊,现在是每天40余名病人就诊,且多数是危重病人为主。科室能这么快发展,主要是近几年依托医院的平台,与医院同步发展,现在心血管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不单有了技术,更是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高端介入技术队伍。
3
三院被纳入厦门胸痛管理体系 保障一方居民
心血管疾病虽然是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减少死亡的发生。第三医院今年7、8月份接诊30余例冠心病急诊病人,即便是夜间急诊,也马上予以介入性的诊断治疗,所接诊的病人全部抢救成功。
目前,第三医院被纳入厦门心脏中心的覆盖全市的胸痛中心管理体系,借助这个平台,三院将大力发展以冠心病介入为龙头的心脏病介入治疗,让心脏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三医院将继续全力支持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尤其是在主动脉球反搏、血管内超声等急需器材设备优先考虑,在全市及周边地区推广“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同安居民提供“心”保障。
典型病例
介入手术解决
肾动脉狭窄合并顽固性高血压
近日,同安一名72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头晕,胸痛,活动后右下肢就胀痛,入院后检测发现该名患者的血压高压达到240 mmHg,低压120 mmHg。据患者介绍,平时同时服用4种最大量的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好,高压最低还处在180mmHg。彩超发现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狭窄。对他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进行了造影检查后,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最重处前降支血管狭窄达85%,右肾动脉有75%的狭窄。崔勇主任带领蔡亚滨等医生先后在这名患者的肾动脉和冠状动脉放置支架后,血压高压降至130 mmHg,低压在80 mmHg,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肾功能也得到改善,胸痛症状也消失。
蔡亚滨介绍,同安的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很多,九成是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多是中老年患者。
糟糕的是,同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急性心梗的认识不够充分,不知道它的危险性,很容易拖延就诊,急诊中有2成患者拖延就诊。很多是胸痛后出现心衰、气促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应该是发现胸痛的第一时间就来就诊,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厦门市第三医院自2003年初升格并搬至新院区后,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本地,医疗服务技术辐射厦门岛内外、长泰、龙海、安溪、南安、晋江等周边地区,加强内涵管理,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规范服务行为,引进学科带头人,加大科技投入与技术协作,各个临床学科得到快速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骨干医生脱颖而出,引进新的技术力量及一大批高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推进了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医院发展的后劲,在促进同安区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05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的30%,到2015年预计每年有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全球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崔勇说,厦门也面临老龄化问题,心血管疾病成为发病率增长较快的疾病之一。“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但急性心梗患者若抢救及时,绝大多数是可以挽救的。对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抢救手段就是急诊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水平代表着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水平。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脉、外周血管及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接下来,该科将逐步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1
2006年以前 急诊介入手术开展不到一成
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年接诊到的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至少200例,其中约100例患者需要接受急诊介入手术打通血管。2006年前,能接受急诊介入手术的患者不到10%。今年4月,加大介入治疗力度的三院心血管内科将急诊介入手术量上升至60%-70%,对急性心梗的患者的救治能力大大提高。这与第三医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设备投入都分不开。
蔡亚滨,是医院年轻骨干之一。他自2003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
曾有一名胸痛三四小时的患者被送来三院,由于技术限制,没法开展介入治疗,只能转入岛内医院去做,转运途中,由于时间耽搁,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延长治疗时间的同时,降低治疗效果,更增加危险性。这个初入行时遇到的病例在蔡亚滨心中印下深刻的烙印,他想,“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就不能有效救治心梗患者。什么时候,医院能开展介入治疗技术,我什么时候能学到高精尖的介入技术挽救病人的生命?”
他回忆,十年前,医院还未配备血管造影设备,由于条件限制,对于来院的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手段有限,主要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抢救心梗病人,即使血管开通了,抢救成功率低,且出血风险大大增加。整个科室通过十年的发展,已从单纯静脉溶栓发展到急诊介入开通堵塞冠脉血管,从单纯药物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发展到开展心脏起搏器治疗,包括对外周动脉血管的诊疗都有了质的飞跃。
2
现在每天超40名住院病人 多数为危重患者
对急性心梗的救治,是医院救治水平的一个代表性指标。2005年,三院引进崔勇主任医师,2006年,医院花千万巨资引进全套血管造影设备,心血管内科开始逐渐开展介入手术,不过团队建设还不成熟,介入手术还是没能成为常规手术。崔勇主任下决心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选送蔡亚滨等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带领指导年轻骨干医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崔主任的用心培育下,蔡亚滨逐渐成长并成为该院心梗抢救介入技术团队的骨干。
据介绍,科室主任崔勇是从著名三甲医院引进过来的心血管专家、教授,以前,同安区的居民心脏方面的疾病都得跑到岛内看,一是没有心血管专科,二是没有专门的医生来看心血管疾病。
2006年,第三医院引进崔勇主任的第二年,该院正式成立心血管内科。科室从无到有,逐渐变得规范。2006年年底,新成立的科室就抢救成功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陈先生,现在已65岁了。据崔勇回忆,陈先生在剧烈胸痛三小时送入三院后,及时血管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经过手臂桡动脉在前降支进行支架植入后,身体恢复很好。这是该科室开展造影、放置支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第一例患者,标志该科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9年,科室取得介入治疗资质认定,三院也是全省第一批12家取得能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资质医院之一。自此开始稳步开展介入治疗,目前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步入了常态化开展。
崔勇说,以前心血管科每天只有几名病人就诊,现在是每天40余名病人就诊,且多数是危重病人为主。科室能这么快发展,主要是近几年依托医院的平台,与医院同步发展,现在心血管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不单有了技术,更是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高端介入技术队伍。
3
三院被纳入厦门胸痛管理体系 保障一方居民
心血管疾病虽然是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减少死亡的发生。第三医院今年7、8月份接诊30余例冠心病急诊病人,即便是夜间急诊,也马上予以介入性的诊断治疗,所接诊的病人全部抢救成功。
目前,第三医院被纳入厦门心脏中心的覆盖全市的胸痛中心管理体系,借助这个平台,三院将大力发展以冠心病介入为龙头的心脏病介入治疗,让心脏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三医院将继续全力支持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尤其是在主动脉球反搏、血管内超声等急需器材设备优先考虑,在全市及周边地区推广“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同安居民提供“心”保障。
典型病例
介入手术解决
肾动脉狭窄合并顽固性高血压
近日,同安一名72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头晕,胸痛,活动后右下肢就胀痛,入院后检测发现该名患者的血压高压达到240 mmHg,低压120 mmHg。据患者介绍,平时同时服用4种最大量的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好,高压最低还处在180mmHg。彩超发现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狭窄。对他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进行了造影检查后,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最重处前降支血管狭窄达85%,右肾动脉有75%的狭窄。崔勇主任带领蔡亚滨等医生先后在这名患者的肾动脉和冠状动脉放置支架后,血压高压降至130 mmHg,低压在80 mmHg,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肾功能也得到改善,胸痛症状也消失。
蔡亚滨介绍,同安的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很多,九成是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多是中老年患者。
糟糕的是,同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急性心梗的认识不够充分,不知道它的危险性,很容易拖延就诊,急诊中有2成患者拖延就诊。很多是胸痛后出现心衰、气促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应该是发现胸痛的第一时间就来就诊,治疗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