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大师”误导公众 “真高人”问诊机会少
东方IC供图
随着“气功大师”王林、“治癌神医”王学贵的骗人“画皮”接连被撕破,“中医大师”泛滥现象再度引发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打着中医旗号的所谓大师为何招摇过市、屡打不绝?名中医、真大师都到哪里去了?记者调查发现:不断升温的养生热和一些人盲目跟风,为各路假大师提供了商机;同时,受执业医师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确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高人”处于边缘化状态,难有出头之日。
假大师误导公众
打着中医旗号大肆敛财
从曾经的“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到号称弟子3万的道长李一、“养生教母”马悦凌,再到最近遭查的王林、王学贵,近年来身怀各种“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前仆后继,不断涌现,成为养生界一大景观。
“这些人都打着中医的旗号大肆敛财,每出来一个,就给中医抹一次黑,误导了大家对中医养生和治病功能的认识。”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总编曹东义感慨地说。
调查发现,这些所谓“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论其实际疗效如何,但宣传中都吹得神乎其神,并通过与名人合影、上电视台讲课等方式为自己贴金。比如,道长李一宣称能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王林的隔空取蛇绝活,最终被证明都是骗局。而张悟本提出的“生吃长条茄子能降脂”,王学贵号称“晚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95%”,均被医学界人士斥为“信口开河”。
专家指出,国人的健康素养欠缺,中医知识缺乏,导致很多人轻信一些所谓的养生“神功”。
名中医有了地位
假大师就没了市场
假大师满天飞,到哪里去找真正的中医大师呢?
2009年6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国医大师”评选条件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5年以上,因此获选“国医大师”的年龄大都在八九十岁。一位中医界人士说,“国医大师”数量太少,并且都年事已高,普通患者能得到“国医大师”问诊的机会很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中医的根在民间,但很多民间中医‘高人’行医处境尴尬。”多位中医界人士告诉记者,“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医疗市场的过度商业化,对中医发展都很不利。”这些人大多是祖传或师承的技艺,没有正规院校学历,并且大都是个人行医,没有所属的医疗机构。关键是无法获得正规执业医师资格。
专家表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医学界的瑰宝,应通过提高公众中医素养、打击医疗欺诈、改进中医院校人才培养、扶持民间中医人才等多种措施,助推中医健康发展。“名中医有了地位,假大师就没了市场。”曹东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