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医托骗孕妇堕胎续:不要听信陌生人推介
医院在电子屏幕上提醒患者谨防医托。(本报资料图片)
“防医托”宣传板报。
【 缘起】
本报报道引关注
本报近日关于“同安医托骗孕妇堕胎事件”的报道引来诸多反响,许多市民对如何防范医托特别关注。
昨日记者走访岛内岛外多家大医院了解到,医托之所以能在2011年之后显著减少,有赖于当时全市医疗机构都动员起来集体抵制,以及各大医院想方设法做出自己的“防医托攻略”。
【 数字】
三年来医托投诉递减
根据市卫生监督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最近三年里,我市有关医托的投诉量大幅减小,2009年,共接到有关医托问题的投诉90件,2010年达到了135件,2011年迅速回落至20件,到了去年,医托投诉仅剩10件,而今年至今也只有8件。
九名医托被处理
据悉,2009年至今全市共处罚雇佣医托的机构17家,吊证4家,暂缓校验1家,医托移送公安3人,当场处理医托6人,单纯从数量上看,主动打击的医托并不多,取得的“良好效果”主要还是靠防范。 攻略1 关注医院信息 及时举报医托
第一医院保卫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防范医托,他们在医院园区里增设了好几块“防医托”的宣传板报,在门诊大厅的每块LED屏都滚动播放“防医托”字幕,选择多个醒目的角落放置“防医托”提示牌,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加强安保巡查,并往门诊大厅派驻保安,定点“盯防”。
除了这些“被动防御”外,“主动出击”同样不乏。这位负责人透露,2011年之前,经常有被骗过的患者在医院再次碰到当时骗他的医托,急急忙忙跑来跟医院安保人员报告,这时,安保人员就会在患者的指认下,及时控制住这名医托,并随即报辖区内的派出所和卫生监督部门前来处理。“那时面对医托大患,几个部门相互之间都配合得很默契。”负责人说。
提醒:上述的做法在其他各大医院同样存在,因此市民到医院就诊时,应经常关注医院的宣传板报、LED屏以及防骗提示牌,遇到医托时应及时向医院安保人员举报并报警。
攻略2
预约挂号可避开医托骚扰
此外,各大医院这些年逐渐推广普及开的网络、电话预约挂号,虽非针对医托而设,却也着实为“抵制医托”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部分患者都是采用网络预约的。”市妇幼保健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妇幼保健院主要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以及自助预约三种挂号方式,而且通过这三种预约方式前来就诊的病患比例超过90%。除了市妇幼保健院,全市各大公立医院的预约挂号都在这几年内得到很大推广普及,岛内几大公立医院预约病患所占比例基本达到50%以上,岛外的比例略低,但也逼近50%。
一位公立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医托基本只会存在城郊或者城乡接合部,因为那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周边的医疗环境不甚了解,医托往往会瞄准这些人群“下手”,再者,城郊区域的患者群不固定,这在一方面也会助长医托的活动。
提醒:市民如需到医院就诊,可提前通过网络、电话预约挂号以及自助预约,基本不会受到医托蛊惑,无形中也遏制了医托的出现。
攻略3
不要听信陌生人推介
第一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还透露,当时,安保人员还经常主动出击“逮”医托。“看到医托在向患者‘推销’,我们都会上前拦下。”负责人说。
“那你们就不怕把真心搭话的热心市民误认成医托吗?”记者问道。“不会,医托很有特征。”负责人笑道,“他们总是‘一本正经’,穿件白衬衫,套件西装裤,脚上蹬着双皮鞋,衬衫口袋上还不忘插根钢笔。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严肃的穿着让患者觉得他们‘靠谱’,却没想到这反倒成了我们辨识医托的重要依据。”
提醒:市民到医院就诊时,要多留个心眼,如果碰到陌生人热情地介绍你到别的诊所就诊时,千万不要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