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诗人舒婷:故乡鼓浪屿已满街油腻想搬离

2013-03-11 09:05:27中国广播网admin查看次数:679

中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唐子文葛朝兴)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首《致橡树》让诗人舒婷成为中国诗坛“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今年61岁的舒婷,已经是当外婆的人。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第一次来到北京参政议政。

作为鼓浪屿岛上最知名的居民,人大代表舒婷的出现,让鼓浪屿成为福建代表团分组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舒婷说,她想撤出鼓浪屿。因为鼓浪屿的人文内涵正在消褪和丧失。

舒婷,中国女诗人。她下过乡,插过队,当过返城工人。1977年,25岁的舒婷创作了诗歌《致橡树》,在中国诗坛一举成名,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祖籍福建泉州的舒婷,现居住在厦门鼓浪屿。这位福建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提起鼓浪屿,她有说不完的话。

舒婷:我好多诗都是写鼓浪屿的,《三角梅》什么的,都是写鼓浪屿的。

作为厦门鼓浪屿的居民,舒婷的诗歌里,一大半儿都是赞美厦门鼓浪屿的。她也因此成为鼓浪屿岛的一个“符号”。她住的那所房子曾经被醒目地标注在鼓浪屿旅游地图上。在女作家张抗抗看来,舒婷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可惜,她的清梦总是被慕名而来的游客打扰。

舒婷:大清早6点多就有人敲门,我蓬头垢脸,我老婆婆一派地仓皇地去开门,她说游客说我要去赶飞机,可不可以跟我照个相,我穿个睡衣,眼睛还松松的,6点多就被人家吵醒。我就去抗议。

舒婷生气了!通过一再的抗议,她家的地址终于从地图上消失了,但导游还是会领着一帮游客在舒婷家的巷子口说《致橡树》。

舒婷:以前你在鼓浪屿路上走,可以看到小孩子拿着书写的画夹,在树下,在小巷头专门做书写。

在舒婷的记忆中,她生活的鼓浪屿原本是一座“海上花园”、“钢琴之岛”,但自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游客便日益增多,鼓浪屿往日的素雅和宁静被打破了。近几年,鼓浪屿上开设了各式各样的店铺,街道也变得拥挤不堪。

舒婷:我都懒的说这个了,现在都是烧烤,满街油腻。

有福建的代表问她,过去您写朦胧诗,现在写诗是不是要改一种写法了?舒婷大声回答:改一改写建议啊。

旅游风景区的定位,户口的只出不进,让鼓浪屿岛上人口的不断萎缩。总被打扰的舒婷,也萌生了搬离鼓浪屿的想法。

舒婷:我是没钱搬,要搬我早就搬走了,你搬在厦门买房子,房子很贵,就算买了房子,要装修,装修也很贵。我肯定要撤了!我主要是没钱,如果您肯借钱给我,去装修房子,我肯定就撤出来了。

不仅是舒婷居住的鼓浪屿,过去的十年里舒婷五次到访云南丽江,用她的话说:“一次比一次差”。

舒婷:第一次去90年代去丽江我感动的我以为,那个雪水那么清,这里头安静的没什么人,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全部都是晋江人在那儿卖东西,我一说话全都能跟我说闽南话。

从鼓浪屿到丽江,从西塘到周庄,作为人大代表,舒婷建议要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地原住民和社区功能的保护管理。舒婷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她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发展农村要保持乡村风貌。”

舒婷:不要把原住民都迁出去,让文化遗产地变成橱窗式的一个展览,所有人去看都是一些橱窗,都是一些商户,老百姓生机勃勃的人情味都已经看不见了。

她认为,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足还是跟领导政绩考核有关。

舒婷:(文化)这块投入先期是看不出来政绩,文化遗产保护是长期的,它要到后面做成的。每个领导都是先考虑救急不救穷的。医保都是眼下的燃眉之急。

尽管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前景和设想仍充满有信心,但面对充满挑战的文化遗产保护,鼓浪屿居民舒婷还是期待政府用行动,来完成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