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人物奇闻 >> 查看内容

大嶝乡村医生守护海岛43年

2013-03-04 14:39:22海西晨报admin查看次数:3286

全天待命出诊,成为村民病倒后最想见的“亲人”

大嶝姑娘远嫁他村,特地带生病的孩子回来找郑医生看病。

  晨报记者 陈佩珊

  

  “郑医生,快来看一下!快来看一下!”蛇年的钟声敲响,郑老先生刚要入睡,却被一个急诊电话吵醒。他立马起身穿好衣服,骑摩托车赶往病人家中。此时的夜空烟花绚烂,大嶝乡村医生郑金达却行色匆匆。 

  村民找他看病成习惯

  说起郑金达,整个大嶝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一名坚守海岛43年的乡村医生,郑金达至今已经守护了岛上几代人的生命健康,他的脚印也踏遍了海岛的每一寸土地。

  1970年,已是民兵副连长的郑金达被选派为合作医疗所的赤脚医生。那年,他21岁,乡村医生的大门开始为其敞开了。为更好地医治病人,闲暇时,他研读医书,虚心向同行请教,在临床治疗中不断积累经验。

  今日,物价飞涨,但在郑金达的卫生所里,他还收取一两元钱的医疗费用,最多十几元。村民们来找他看病也成了习惯。郑金达成为村民们病倒后第一位想见的“亲人”。

  救死扶伤不分昼夜

  当记者问其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诊是什么时候的事,郑金达回答道:“关乎生老病死的,每一次都印象深刻。”

  上世纪70年代初,两岸对峙,金门打过来的宣传弹经常是遍地开花。虽然只是宣传弹,但装载宣传材料的弹壳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据郑金达回忆,有一次,一个自然村的患者肺出血严重,请他过去看病。出诊路上,宣传弹“轰”的一声在郑金达身旁炸开。“说不紧张是假的。”郑金达说,但是病人在等,他得冒险前行。

  作为一名村民们信得过的乡村医生,郑老先生对自己的医术有“自知之明”。当他判断单凭他一人之力无法抢救病重患者时,他会与患者家属一起将病患及时送往大医院。一次半夜,卫生所来了一位重病患者,检查后,郑老先生建议将病人送医院治疗。当时的海堤还未建成,郑老先生同病人家属一起将病人安置在一块小木板上,七八个人一起拖着木板走过泥泞的滩涂,越过冰冷的海水,终于将病人及时送医。

  郑老先生将陪伴病人送医称为“一举两得”,“一来可以做病人的引导,二来自己也可以向医院医生学点东西”。时至今日,60多岁的郑老先生还经常陪同病患前往大医院治疗,即便没空,他也会给病人留一张条子,写明到哪家医院、哪个科室,甚至找哪位医生。

  坚守乡医岗位“做到死”

  “为看病而生,为看病而死。”郑金达这样描述自己。

  因为长年累月全天待命出诊,他睡不好也吃不好,今日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儿子担心其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出诊了,在家里接诊就好,郑金达拒绝了。“接到村民求助的电话,我怎么忍心视而不见。”郑金达说,自己曾对儿子说,如果哪天发现他有老人痴呆的迹象,一定要告诉他,不要耽误病人的治疗。虽是玩笑话,却道出了郑老先生心里的担心:“糖尿病、肝硬化等病缠身,我的身体已经开始有点受不了了。”  

  虽有担忧,但当记者问他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乡村医生岗位时,郑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做到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4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