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仓山金州门诊部再曝“医托”患者又上当
对此,卫生部门和警方都表示,“医托”界定难,取证难,需要部门联动治理。
800元买了15包普通中药
昨日上午,陈依姆因为肩膀上长了个小肿瘤,来到福州市第一医院挂号看病。正在等待时,一名大姐热情地和她搭讪,并告诉她,她丈夫也是肩膀上长了肿瘤,找医院的林医生开药,一个月就药到病除。不一会,咨询台前的一个妇女又走过来,并告诉她,林医生一、三、五都在金州门诊部坐诊。说着,这名妇女还热情地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门诊的地址。
在妇女的极力怂恿下,陈依姆来到了仓山金州门诊部。诊所的医生简单看了下肿瘤的症状,便写单开药。抓药的小妹动作也很迅速,药物不用细称,三两下就搞好15包中药。
回家后,陈依姆的儿子打开病历,发现上面只有药方名,而没有药剂用量。打开药袋,发现里面只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却收费800多元。昨日,在陈先生拨打110叫来警察的情况下,金州门诊部退还了药款。
屡遭曝光但依然如故
本报曾多次报道这家金州门诊部涉嫌雇用“医托”。今年5月11日,36岁的潘女士被两个“医托”带到金州门诊部,因延误治疗她险些丧命。今年10月和11月,又有患者被忽悠到该诊所,高价买了便宜药。其中一名“医托”承认,自己是被金州门诊部雇用,每介绍一个患者到金州诊所看病,其就会收取10%的回扣。
仓山区卫生局医务科证实,今年以来,金州门诊部曾被卫生部门责令整改三次,但整改是由于门诊医生未注册等原因,而不是涉嫌雇用“医托”。
卫生部门:“医托”取证难
“明知这个诊所涉嫌雇用医托,却找不出足够证据”,仓山区卫生局医务科的工作人员黄先生无奈地说,卫生局只能从侧面施压,而问题的关键是“医托”的界定难,取证也难。
黄先生介绍,“医托”如果被抓住,都会一口咬定自己或家人曾被治好了,出于好心才介绍给别人。事实上,医院和“医托”之间常常采用的是口头协议,很难有证据证实这种利益关系。
临江派出所的林警官也证实,由于“医托”的界定难,虽然接到不少举报,但经常是抓了不久就放了。
同时,“医托”还存在取证难。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医疗机构开的不是假药,多是以次充好的中草药,药是否有效、是否对症,很难有准确的鉴定,由谁来鉴定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执法权限也是问题。黄先生表示,卫生局执法人员不能控制人身,不能私闯民宅,执法行动必须与公安紧密联动方可有效。同时,“医托”经常是跨区行动,但执法人员不能跨区执法,这同样需要联动与统筹。医疗机构、执法机关和新闻媒体都应该联动起来,而仓山卫生局正在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