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老人“心事”多 子女应多关怀

2012-10-11 15:31:45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886

   操劳一生的老人,很多时候又像个孩子。“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下一代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家里的‘老小孩’。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子女在给老人物质满足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事’。” 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发荣说,危害老年人的主要精神障碍包括老年抑郁症、老年焦虑症、老年痴呆等。今天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让我们一起到“老小孩”的精神世界里去看一看。

   据市老龄委统计,我市城区空巢老人约占全体老年人的50%,空巢老人中,丧偶独居的老年人占33%;农村70岁以上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比例高达74%。空巢老人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

   记者 苏奇 通讯员 张大勇

张淇辉  摄

   女儿要离婚
   六旬阿伯“不想活了”

   老张今年60多岁,是一名“又红又专”的老军人。他有个女儿,一家人原本和和睦睦地在一起生活。最近三四个月来,老张却整天嚷嚷着“不想活了”。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原来,他女儿离婚了,这让他想不开,觉得很没面子。

   老张原本爱好广泛,没事便和一群老友打打门球、乒乓球,可自从女儿闹离婚起,一切活动都荒废了,饭也不想吃,身体也垮了,还瘦了十多斤。女儿对此也很郁闷:“离婚我都没什么,你老人家瞎担心什么。”

   女儿将其送往仙岳医院,老张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据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

   刘发荣说,老年人步入老年期后,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耐受能力日趋减退,孤独感加剧。另一些原因也能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比如亲友亡故、子女分居、地位改变等,感觉无用和无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年人心境沮丧、抑郁。重症老年抑郁长期得不到治疗,自杀风险会大大增加。近一个月内,我市便发生3起老人坠亡事件,原因多与此有关。

   刘发荣提醒,老人若出现明显的消极、反常情绪,时间超过2周,子女一定要带他(她)去看专业医生,若早期介入,是可以干预的。此外,子女平时也应当多花时间陪老人,不要为了升官发财而冷落了父母的健康。

   甲状腺小结节
   七旬老人把自己“逼”成专家

   70多岁的老陈是知识分子,身体硬朗,家庭幸福。可今年中秋节,他却连最爱的博饼都不愿去了。原来,老陈一年前查出甲状腺有个小结节,从此以后,家里便无宁日。一年多来,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脖子,三天两头去医院做检查,担心是否会癌变。医生告诉他是良性的,没什么大碍,他却不相信,非要医生写保证书。他还整天跑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甲状腺肿瘤方面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将该病的方方面面都弄得一清二楚,俨然一个甲状腺专家。

   老陈被送到仙岳医院,被诊断为老年焦虑症,此症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发生率在10%左右。

   刘发荣说,老年人应老有所为,建立起自己的圈子,转移注意力。同时,政府也应完善老年大学等设施,丰富老年人的活动。

   疑心老伴有外遇
   八旬“老小孩”让人崩溃

   说85岁的老李是个“小孩”,恐怕他身边的人都不会反对。老伴给他喂饭,他却不停地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小王欠了我几块钱还没还,我们家的牛被人偷了……这些东西真真假假,多是老李小时候的事。他经常半夜起来摆弄这摆弄那,总是丢三落四,只要东西不见了,便一口咬定是别人拿了,戒指找不到了,硬说是儿媳偷了。最苦的还是他老伴,老李总是怀疑她有外遇,担心她要改嫁。儿子对此也是哭笑不得,“父亲要是不好,母亲也活不下去了”。

   老李被送到仙岳医院,被诊断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据了解,在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发生率达到4%-6%,80岁以上更是超过20%。

   刘发荣说,老年痴呆症可以控制,许多农村患者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治疗。早期症状为短时间内记忆力减退,被称为“定向力障碍”。预防老年痴呆,老人要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保证睡眠,并开展一些动脑的活动,有意识地加强脑部训练,多做手指的精细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17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