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一切都为了母婴健康

2012-07-26 11:03:18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810

   【核心提示】

      在厦门市中医院产科,几十位身着白袍的女子长年奋战在救治生命的第一线。她们用看似柔弱的身躯,撑起繁重的医疗和护理任务。多少个不眠之夜,她们与死神搏斗,成功将母婴从死亡线边缘挽救回来,成就了一个个家庭的完满幸福。近4年来,该科每年分娩数高达4000多人,无一例孕产妇死亡。这骄人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她们的心血、汗水甚至是泪水。

   护士为新生儿做抚触按摩。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黄琳 张旭灿

   突发事件多
   危重症抢救,压力山大

      到中医院产科分娩的多为岛内东部居民,其中外来人口占相当比例,她们中多数人没有定期产检,高危因素多,突发事件多,因此危重症、合并症较多,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有的孕妇感觉头晕,跑到医院一查,血压高达200多,突然就大出血了,我们赶紧问她以前做B超检查的结果,没有,再问有什么基础病史,不知道。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立即手术抢救,风险很大。”于海微医生说,这种情形在产科屡见不鲜,每例危重症抢救都需要十几位医生护士全力付出。

      为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减少危重症的发生,中医院产科有意识地加强科普宣传,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力挤出时间举办孕产期保健、分娩呼吸减痛法等公益讲座,还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等特色优质服务。为了规范诊疗、减轻患者负担,该科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操作,抗生素等药物先从最便宜的用起,在业界广受好评。

   患者日益增多医生连轴转,累到晕倒

      今年以来,中医院产科患者明显增多,日均门诊量超过400人次,有的医生一天要接诊上百位患者,病区里60多张床位长期住着80多位患者,有的产妇被告知“没有床位”时,竟让家人买了床要加塞睡在走廊,当然,因为存在医疗安全隐患,这种加塞行为遭到婉拒。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近几年外地患者来厦就医的逐渐增多,“特别是周边地区,有人在这里生孩子,觉得我们技术好、服务好,不收红包,陆续带着一个村子的人都来这里生!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把阳光充裕的房间腾出来给患者,医护人员都挤在狭小不通风的区域办公。”

      为了更真切地体验产科医生的工作,前不久,笔者跟着于海微医生当了一天值班医生。早上7点半不到,于医生已在查阅前一晚病人的病历,她分管了30个病人,8点交班后开始查房,9点后写医嘱,9点半手术室通知她2个要剖腹产的病人已进入手术室,她急急忙忙往手术室赶。笔者在手术室门外等候时,又有1个难产的孕妇送过来,看来于医生必须再接一台手术。到中午1点半,于医生才疲惫地走出手术室,这时她还没吃午饭。到了病房,护士告诉她有两位新入院的孕妇,她来不及吃饭又去查询这两位孕妇的情况了。忙完后匆忙扒了几口冷饭菜,她开始为住院的几位产妇换药、拆线,然后伏案整理分管的30位病人的病历和即将要出院的产妇的出院报告,以及刚手术的3位产妇的产程情况的记录。一直忙到下午4点多,她才抽空在值班室休息了一会儿,5点半,她又回到病房忙碌,首先是接待门诊前去做B超检查或抽血后返回的病人,还有急诊病人,其间护士打电话给她,告知419床孕妇有临产破水迹象、405床孕妇胎心不正,她又匆匆赶去处理……

      据了解,产科的医生都和于医生一样,整天忙于查房、开医嘱、手术、换药、拆线、办出院,总有写不完的病历,做不完的事,喝水顾不上,连去趟厕所也是奢望,晚上加班到8点后是常有的事。值班时更是辛苦,平均每4天值一次班,从早晨8点上到第二天中午12点,长达28小时。正如一位医生所说:值班时人手少,不仅要照顾原先的患者,还要看急诊、处理新入院病人,救治难产患者,做手术,总有分身乏术之感。做完手术疲惫地回到病房,好想躺一会儿,哪怕几分钟也好,可护士一说哪个产妇情况不好,或是深夜来了危重症患者,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继续工作,不管自己多累,患者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啊!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正遭受威胁,有的甚至晕倒在病房。据了解,产科不少医生护士内分泌失调,掉发严重,有人长期失眠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有的夫妻双方身体检查正常就是怀不上孩子,有人迫于各种压力忍痛选择辞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只要在岗一天,就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白雅玲医生患胆囊息肉需手术治疗,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拖着,好不容易腾出时间了,手术前她还跑回产房为患者做了剖宫产,才自己躺上手术床。

   长年累月顾不上家人,心怀愧疚

      人们都说,家里有个医生就是块宝,全家人看病不愁。可是,中医院产科的医护人员却把爱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病人,作为她们的家人,得病了必须“自力更生”,平时生活中还得多多照顾这些白衣天使。

      科主任吴英英已是60岁高龄,由于工作需要,她至今仍然工作在产科,领导着产科全体人员,不管白天工作多辛苦,下了班,无论半夜几点,只要接到危重症抢救的通知,都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参与抢救。几天前的一个深夜,120紧急送来一个大出血足月产妇,来的时候产妇已经休克了,接诊医生初步检查后发现病人是前置胎盘,初步评估出血两三千毫升,情况危急,值班医生赶紧给吴英英主任打电话,告知病情,吴主任一边在电话中部署治疗方案,一边让她儿子送她往医院赶,她一到医院就马上进入手术室手术抢救。经过近2个小时的抢救,总算母子平安,避免了一尸两命的悲剧。

      产科护士长曾丽雪是全院公认的好脾气的护士长,但是她说她工作的时候都尽量压制住自己的情绪,以最好的状态服务产妇及家属,只是负面情绪积累多了,回家有时候就会对家人发泄,她说自己在家里的口头禅就是“别惹我,我今天很烦了”,说多了以至于她女儿小小年纪也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

      护士陈容4岁的女儿颈椎脱位在骨科治疗,全靠家里其他人照顾,她自己只能抽中午休息时间跑去看女儿两眼;主治医生于海微毕业后在厦门工作5年,年迈的父母年年盼她回老家过年,她却无法满足老人乐享天伦的心愿……

      多少个节假日、黄金周,当人们与亲朋欢聚的时候,她们紧张而疲惫的身影正在门诊、病房、手术室来回奔波。“熬到下班,回家后整个人瘫软下来,腰酸背痛,家人还要照顾我们,想想真是很对不起家里人。”“经常加班习惯了,有时候晚上7点钟到家,家人还觉得不正常,以为出什么事了”……说这些话时,一抹无奈苦涩的笑浮现在她们疲惫的脸上。

   医患关系紧张身心俱疲,渴望理解

      近几年,医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表示“当医生太苦太累,还经常被打被骂,绝不让自家孩子再学医”。在中医院产科,医护人员也同样迫切渴望得到理解。

      病房人满为患,住进来的人嫌人太多,没住进来的人打地铺也要往里钻;门诊时,前面的病人写了满满一大张纸的问题要问,嫌医生解释不详细,后面的病人吵着等了一个小时还没轮到自己要投诉……种种矛盾随时可能在产科上演。有医生感叹:“我们上班时偶尔与产妇或家属发生纠纷,过后都会感到特别内疚,觉得对不起患者。但说实话,人的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精神长年处于紧张状态,我们也是凡人,这时候就很难一直保持良好的修养。我们也强烈渴望世人的理解,社会的宽容。”

      一位医生说,“医院一直要求我们对患者认真负责,服务态度要好,要体现人文关怀。其实,自从选择了从医道路,我就把救死扶伤视为天职,我热爱我的职业,愿意竭尽所能为患者服务。但是,现在患者太多了,有些沟通解释和服务的确难以到位。于是我们每天要看患者的脸色,听患者的训斥,要面对他们拍桌子、摔门,甚至手持凶器的威胁,心里太难受了。”“医生护士也是人,也需要休息,需要关怀和理解!解决医患矛盾光靠医生或患者是行不通的,希望社会各界能真正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治病救人,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0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