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异地录”呼之欲出
据新华社电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改革日前传出新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进入实质阶段,将适时发布。
呼吁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会有哪些内容?记者了解到,新政策或许只是一些原则性要求,具体措施仍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订。
百姓呼声越来越高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规定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然而这些年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撼动”学籍加户籍的高考管理制度。
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已达2.6亿,其中跨市进城务工人员总量2.2亿。因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求学已成为亿万人的呼声。
2009年起,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异地高考”建议,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两会”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异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内出台的消息,再度成为“两会”焦点。
“异地考、异地录”将实现
记者从京沪教育部门了解到,异地高考一旦“开闸”,将实现“异地考、异地录”,但这一改革可能是渐进式的,各地将以不同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参考家长在务工城市工作及生活情况等。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山东、福建等地已公布的标准,以“学生高中段完整的学习经历”为条件。上海正在酝酿的方案,在原则上拟参考随迁子女家长即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况而定,例如家长在上海有固定的工作岗位,交纳了社会保险等。
有业内人士担忧,各地方案推行后,一些大城市有可能通过某些限制条件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挡在门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异地高考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理论和实际一定存在落差,这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