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性别平衡”引来“教育不公”?
部分高校录取划分“男女线”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布的全国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中,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在划分“男女线”的地区,女生最低分数线普遍高于男生,差距最高达五六十分。此事引发了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
大学方面表示,此举是根据部分小语种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决定。而网民们则觉得不能用牺牲女性权益来为男生降低“门槛”。
同考不同分 权宜之计?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该校全国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已公布的近20个省份分数线中,有12个省份的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出现“男女有别”的情况。其中包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山东、广西、甘肃等地。
为何在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前,男女生要区别对待?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许多外语类的专业院校,男女生数量的落差一直非常明显,女孩过剩,男孩稀缺。之所以对男女生分数线有不同的划定,就是希望男女生的比例能够更为合理一些。
无独有偶,此前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语种专业提前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也因为 “男女有别”而引发关注。人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降低男生准入门槛,是因为在计划内的7个招生名额外,又新增了3个男生名额,“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调整男女比例”。
为拯救男孩 委屈女孩?
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就出现持续压倒男生之势。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中,女生数量比男生超出约33万。女生偏多就应当区分高考录取分数线?部分专业招不到男生就应当让女生来 “买单”?不少网民对这种“逻辑”表示不满。
大部分网民认为,保持男女生录取比例平衡,不应以剥夺女性权利为代价。“拯救男孩”就要“委屈女孩”,显然是不公平的。如网民“二爷也微博”说:“承认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就更应该推进整个社会的男女平权平等,而不是顺着社会不公做出另一个不公的行为。”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实行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无可厚非。如网民“热带季风z”说:“不是男女不平等,也不是女性不努力,是因为特定的职业专业发展环境对男性更适合。部分学校只是不希望培养更多出校门便失业的优秀人才。”
划定分数线 重男轻女?
记者发现,对于高考录取分数线男女区别对待的争议,很难分出胜负,因为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如网民“一见金童”所说:“对于家有男孩的,这是个好消息;对于家有女孩的,就是个坏消息。制定政策很难‘一碗水端平’!不过‘男性的崛起’依靠制度扶持肯定是不够的,关键是内因起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高考提前批次分男女划分数线的情况其实早就存在,如一些军事类、航海类院校只招男生或男生占绝对多数,而护理、空乘专业则往往都以招收女生为主。
但网友进一步提出质疑,不同招生人数和不同分数线是两回事。上外小语种专业与航空航天、护理空乘专业不可相提并论。更何况,目前就业市场原本就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