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食物来奖惩孩子
专家:这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如果你乖,回去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你再这样,晚上不给你吃肯德基。”习惯于像这样用食物来鼓励或惩罚孩子的父母很多。但专家提醒,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严重时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案例一】
把食物当“诱饵”
小明不认真吃饭,妈妈说:“你乖乖把这口饭吃了,妈妈等会给你巧克力派。”
分析
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江瑞芬主任:用甜食来“诱惑”孩子好好吃饭,只会造成孩子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同时感觉饭越来越难吃。不仅会增加孩子对甜食的渴望,还会促使孩子更频繁地用不认真吃饭的举动来作为交换甜食的筹码。这种奖励方式只会起到反作用。
【案例二】
以食物来惩罚孩子
爸爸本来答应晚餐给圆圆做他爱吃的土豆。谁知圆圆当天打了其他小朋友,爸爸一怒之下,将晚餐从土豆改成圆圆最不爱吃的豆角。
分析
江瑞芬主任:这样可能会使豆角从此变成圆圆心中的“毒蘑菇”,并使他幼小的心灵产生爱的缺失感,所以,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应拿食物作为奖惩条件。
【专家支招】
建议用“代币法”
江瑞芬主任指出,用食物作为对孩子奖惩的条件,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通常会有效,但却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它不利于孩子成长。长时间下来,孩子会养成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而且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或老师给予奖励才行。
建议家长采用“代币法”。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达成协议,如果孩子表现好,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如果孩子犯错,可以警告他,并减少他的小红花数目。等孩子得到的小红花多了,可以给他一个现实的奖励,比如带他出去玩或去吃东西等。这样既能满足孩子对褒奖的需求,又不会使其对奖品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