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在苦苦等待肾源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厦门目前有800多名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符合肾移植条件的至少有500人,但由于肾源不足,能接受肾移植的少之又少,很多患者在等待中去世。
昨天是世界第七个世界肾脏病日,主题为“捐献肾脏,延续生命”。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等7家医院的肾病专家在中山公园南门举行义诊活动。
换肾是最佳治疗手段
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张燕林介绍,目前,血液透析为尿毒症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每周必须两三次到医院接受每次四五个小时的血液透析治疗,饮食控制水分、盐、钾、嘌呤、磷等物质的摄入。由于长期透析,会出现贫血和骨质疏松、肾性骨病,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仅有50%的人能恢复工作,不足40%的人性功能正常,且花费昂贵。
如果换肾,总体费用低于长期血液透析的费用,且80%的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移植后的年平均抗排斥费用仅为六七万元,且能用医保,而透析费用年平均需要10万元。
肾源少无法满足需求
厦门目前有800多名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符合肾移植条件的至少占三分之二。可惜的是,由于厦门没有可进行肾移植资质的医院,厦门患者要去福州接受肾移植手术,由于肾源短缺,全省一年完成的肾移植数量也仅十几例。
张燕林说,器官获取主要通过3个渠道,即尸体器官捐献、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以及亲属间活体移植,其中尸体器官捐献一直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死刑适用范围大幅缩小,活体器官移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还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本就稀缺的器官更难获得。
由于对供者的肾功能会产生影响,近年来,医学界较不提倡活体肾移植。因此,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
>>>链接
除眼角膜 厦门无其他器官捐献实例
自2010年3月器官捐献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11年12月,全国已实施160例无心跳器官捐献,涉及广东、天津、江苏等14个省份,其中捐献肾脏276个。可惜的是,除了眼角膜,厦门没有一例无心跳器官捐献实例。
据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珠介绍,截至目前,共有425人登记遗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实现33例,眼角膜捐献实现9例。
有业内人士对厦门器官捐献的落后提出质疑,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对无心跳器官捐献一事推动力度不够,“除了眼角膜,厦门无一例器官实际捐出,这与厦门的知名度与文明程度不符。”他认为,在我国,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短时间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旧观念还很难扭转。而如何建立对器官捐献的个人或家庭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值得相关职能部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