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每年新增200多尿毒症患者

2012-03-09 09:31:50厦门商报admin查看次数:850

因器官紧缺,我市肾脏移植比例不足1%

  商报讯 (记者 陈淑君 通讯员 高树灼) 3月8日是第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为了使社会公众了解人体器官(肾脏)志愿捐献的意义,提倡人体器官志愿捐献,昨日下午,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中山公园南门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给尿毒症患者传递了一个好消息:尿毒症等8大病纳入医保保障,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据悉,我市医保走在全国前列,尿毒症患者在此之前已经能全部享受医保,但专家指出,长期透析导致生存质量很差,肾移植才是公认的治疗尿毒症的最佳方法。

  “由于传统观念,很少人捐献器官。器官短缺是器官移植迅猛发展的瓶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张燕林主任介绍,我市目前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有八百多名,每年新患者还再新增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年厦门要新增两百多名患者。“我们科室目前尿毒症患者在200名左右,一年新增50多名患者。但是因为器官紧缺,一年只有一两个患者做移植手术,不到1%。”张燕林坦言,放眼全省,每年也只有十几例肾脏移植。

  透析,虽然可以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存,但长期透析患者苦不堪言。长时间的血液透析后,晚期尿毒症患者会出现明显全身脏器损害、并发症增多、生活质量差。而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多,病人会对血液透析产生强烈依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相比,病人在生活和学习上影响较小,但腹膜透析也存在严重不足,如诱发感染、体重和血中甘油三酯增加、蛋白质流失过多等。

  “国外在很早之前就已开展了器官公益捐赠方面的移植,并且方式灵活。”张燕林举例说,在申领驾照时就签署意外身亡无偿捐赠手续,一旦当事人发生意外,就能第一时间开展移植。同时,考虑到传统观点,我国目前推行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献,而在国外,脑死亡供体已经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专家呼吁,全社会支持器官捐献,让更多肾脏功能衰竭患者有机会接受肾脏移植。

    【相关新闻】

明天有肾脏病义诊

  3月10日上午(周六)9:00-11:00,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第174医院肾病中心在该医院学术厅举行义诊活动,现场可免费测血压、血糖、查尿常规,并进行抽奖。欢迎广大病友和群众参加。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45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