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近视手术“封刀说”惹争议 厦手术量1年过万例

2012-02-17 10:08:57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12

  厦门日报讯(记者 楚燕)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的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封刀说”,连日来在眼科医学界投下重磅炸弹,网络上眼科医生们对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也是争议不断。昨日,记者试图对我市几家近视手术量较大的医疗机构进行采访,院方都委婉表示此时不宜发表意见。

  “封刀说”

  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不久前,台湾知名眼科专家蔡瑞芳宣布,由于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有并发症,将停做这项手术。蔡瑞芳是台湾地区最早引进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眼科医生之一,也是台北医学大学的眼科兼任教授,他宣布不再做这项手术的原因,是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激光手术的患者,10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他分析可能与当年动手术后,眼睛角膜瓣发炎有关。随后,台湾眼科医学会强调,激光近视手术出现手术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率低于1%,只要严格筛选病人及注意手术过程,这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紧接着,蔡瑞芳本人也出面澄清先前的报道是“误会”。

  这一波三折更是引得人们对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格外关注,在厦门本地网站上,关于该手术安全性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

  厦门医院

  年近视手术量过万例

  在厦门,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主要集中在两家大医院,连日来,记者联系这两家医院,院方均表示不便接受采访。不过记者注意到,我市大多数眼科医生在自身近视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手术治疗,就连一些长期为患者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眼科专家,也一直戴着框架眼镜。

  据悉,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问世20多年来,在医学界一直面临争议。特别在早年近视手术技术较不成熟的时候,并发症也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完善,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方式也不断改良,从最初的PRK到LASIK、LASEK等,医生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越来越严格,手术技巧也越来越成熟。

  记者在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这几年,在厦门这两家大医院,每年有上万名患者接受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大多数人术后获得理想视力,但也有少部分人术后出现干眼症、夜视力下降、飞蚊症,还有人眼睛发炎、眼睛散光、视力模糊等。至于该手术的远期并发症,几家医院都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事实上,目前全球眼科界都缺乏这方面的权威数据。

  关键是把好

  手术适应证关卡

  此前曾有眼科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证准分子激光手术效果的第一步,是把好手术适应证的关卡。比如,激光治近视对患者年龄有一定要求,一般不建议18岁以下的人做这种手术,因为青少年眼部还没完全发育,屈光度数不稳定;做手术的患者近视度数要相对稳定,最好2年内视力浮动不超过100度。手术的安全性、术前检查是否全面、手术医生经验是否充足以及激光手术设备状况是否良好等,都是患者手术前要认真考虑的因素。若确定要做近视手术,应尽量选择技术实力强、安全有保障的医院。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