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应小心脑卒中“入侵”
据厦门晚报21日报道(记者 刘蓉 通讯员 王秀真)昨日是第五个“中国卒中教育日”,脑卒中即脑中风,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北方城市发病率高,但并不意味着身处南方的市民就可以放松警惕。
厦门较北方省份的卒中发病率低一些,但近年也有上升趋势,且年轻化日益明显,这与人们多吃少动、生活危险因素杂且多有关。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已进入每年的卒中高发期,医院内科病房70%以上为脑卒中患者,一旦卒中发生,致残和致死率很高。
【案例1】
周先生 43岁
症状:时常头晕、四肢麻木,四肢反复抖动一个月,一周前突然口吐白沫晕倒
周先生被送到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内科门诊护士测量血压时,发现他的血压竟然高达190/118mmhg。原来,周先生患有高血压,自己却不知道。
据了解,周先生吸烟达20余年,每天要抽一两包,而且还酗酒,一天喝半斤白酒。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周先生患有高血压3级、慢性酒精中毒、脑梗,要求他住院治疗。
住院后,医生给周先生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降压及各项对症处理,并要求他戒烟戒酒。经过几天住院治疗,周先生病情好转。
【案例2】
陈先生 52岁
症状:几天前突然头晕,右侧手脚无力,说话含糊不清,双下肢末端麻木刺痛
陈先生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对劲,赶紧到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就诊。在内科门诊测量血压为150/90mmhg,CT检查发现他的脑干有低密度灶,考虑脑梗。
由于陈先生有高血压史20年,且经常不按时吃药,也没有监测血压,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住院后,医生根据陈先生的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给陈先生进行降压控制血糖等对症处理。几天后,陈先生病情好转出院。
【延伸阅读】
脑卒中爱上青壮年
高发人群包括大吃大喝的年轻人和40岁左右的工人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受损的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由于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地处城乡接合区,接诊最多的患者是40岁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
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神经内科黎津奋副主任医师说,有两种人群发病率比较高,一是年轻人,整日大吃大喝,不注意休息;二是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生产线上长期久坐、久站,不见阳光、不运动的工人。
这些外来人员从偏远的山村来厦门务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喜欢食用油腻肥厚的东西,比如三层肉;而农民通常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吃得太油腻,平时又不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患病不及时进行系统治疗,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黎主任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教育并开展相关的防治工作。
黎主任提醒,脑卒中的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吸烟、过度饮酒、肥胖等。如果市民有出现以下症状如身体一侧或双侧、上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麻木或瘫痪;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视物成双;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严重且突然发作的头痛或头痛的方式意外改变等,要立即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并进行系统用药,千万不要随意吃药或间断性用药,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链接
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内科简介
杏林分院内科主要开展以下业务:
(1)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如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脑出血、脑梗塞、癫痫、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肾炎、肾病、糖尿病、甲亢、贫血等。
(2)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如心脏骤停、高血压急症、心肌梗塞、急性心衰、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农药中毒等。
(3)各种老年病、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内科各种疾病的门诊咨询和心理治疗。据了解,2009年7月份投资近百万元的福建地区最先进的中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投入使用,至今两年多来,已经接诊患者14780人次,其中脑中风患者1656人次,为岛外患者及时救治提供了保障。
【专家介绍】
陈焕章: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厦门首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知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曾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患者如要预约就诊,可在杏林分院预约每周一上午的贵宾门诊。
周荣: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杏林分院内科副主任,厦门市引进重点人才。专家门诊时间:杏林分院每周六上午。
姜毅: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员、厦门市医学会心脏介入分会常委。专家门诊时间:杏林分院每周五上午。
黎津奋:分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对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专家门诊时间:杏林分院每周二、周四上午。
吴彩堂:分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专业特长:脑血管病、各类型头痛、眩晕综合症、癫痫等。专家门诊时间:杏林分院每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