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仅存的育婴堂 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2011-10-17 10:49:59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892

   ▲同安育婴堂侧墙,部分土层已剥落。

   厦门岛内的育婴堂皆已废弃,作为厦门地区的慈善史证,目前只有同安育婴堂旧址硕果仅存。让人担忧的是,这一建筑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亟待引起社会关注。

   昨日,本报记者在文史工作者的指引下,探访了保存至今的同安育婴堂旧址。

   据了解,同安育婴堂慈善历史或近300年,专门收养遭弃女婴,作为特定历史产物,这种慈善组织不仅得到了官方支持、民间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

   现状

   墙表面部分剥落,屋顶上杂草丛生

   同安育婴堂旧址在同安后炉社区20号。这栋坐南朝北的古建筑,在同安老城区中显得很不起眼。这栋破落的建筑地基为砖石结构,而墙体多为土层,因为年代久远,部分已经剥落,屋顶上方杂草丛生。

   住在旁边的陈阿婆告诉记者,常有猫爬越墙檐,每逢雨天,总会有砖瓦或者土块掉落下来。

   不过,这栋建筑的总体保存还算完好,两进式,后进面阔三间,中为埕地,前进俗称“倒照”,西侧设大门。

   历史

   女婴经常遭溺杀,育婴堂应运而生

   同安文史工作者耿瀚介绍,封建社会普遍重男轻女,女婴经常遭溺杀,育婴堂应运而生。一般来说,官方提倡支持,民间绅士捐资设立,专门救助抚养女婴。

   同安育婴堂始于何时?据民国版《同安县志》记载:育婴堂,清咸丰(1852年)知事李湘州会绅士建设,盖从厦总局提倡而推广者。

   耿瀚认为,同安育婴堂与厦门岛内的育婴堂也有着渊源,从上文“盖从厦总局提倡而推广者”可知,岛内的育婴堂设立时间更早。民国版《厦门市志》记载:厦育婴堂之创,为厦防同知于雍正八年(1703年)就学舍改造。

   不过,记者查阅梁其姿著作《慈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一书,有关福建各州县育婴堂首创时间表中,同安育婴堂设立时间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由此推断,同安育婴堂的历史则可能更早,距今近300年了。

   运作

   每天有人挑担子,遇弃婴带回收养

   耿瀚说,史料记载育婴堂的运作情况是这样的:育婴堂通常雇请乳妇多人,每月提供衣服和食物,收养贫民家庭遗弃的女婴。每天,还有人挑着担子,四处巡逻,有遇到弃婴,就带回收养。

   收养的女婴以后又是如何走向社会的呢?据介绍,婴儿抚养至两周岁以上,如果有好的家庭要领养,或为女或为媳,需要提供担保并得到批准,当时领养一个孩子,需交两块银元。

   住在同安育婴堂隔壁的83岁老人叶大椿说,一直到民国时期,这个育婴堂还在运作,当时收养弃婴有20名左右,主要的管理者周氏兄弟,是本地望族,时常扶危济困。解放后,同安育婴堂收为公房,一度作为公社食堂。

   保护

   厦门仅此一处,历史价值不应低估

   厦门博物馆原馆长、文史专家龚洁说,厦门岛内原有两处育婴堂,可惜的是,解放后都废弃了,听说海沧区也有一处,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如今同安的育婴堂,成为了厦门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古建。

   龚洁说:“保护同安育婴堂,其历史价值不应低估,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育婴堂发挥着时代赋予它的善举和使命,显得尤其珍贵难得,作为慈善事业,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耿瀚也认同其价值。

   他们均表示,如果可能的话,应对同安育婴堂古建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缮。

   昨天,记者采访了同安育婴堂所在地后炉社区的李书记。她告诉记者,同安育婴堂已非常残破,几年前,社区曾对大门做过简单修缮,还将一棵大榕树移栽在院内。她表示,会尽快把情况向大同街道办反映,使育婴堂得到更好的保护。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10s